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7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58篇
经济学   47篇
综合类   10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9篇
农业经济   342篇
经济概况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基于市域尺度的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地集约利用是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缓解人地供求矛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农地集约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有利于提高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农地利用效率,实现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在构建农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GIS10.2空间分析软件对2001—2016年东北地区下辖40个市市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作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并采用SPSS22.0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其农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结果]黑龙江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为佳木斯市,最低的为伊春市;吉林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白城市,最低为延边市;辽宁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盘锦市,最低为葫芦岛市;内蒙古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为通辽市,最低为赤峰市。农地集约利用度在空间上由不均匀分布趋向于均匀分布。[结论](1)2001—2016年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除长春、松原、白城、盘锦、通辽、沈阳等几个市利用集约度为中度水平外,其余各市均处于粗放利用阶段;(2)东北地区集约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以"通辽—松原—长春—沈阳—四平"较高利用区为核心,且沿通辽和沈阳至佳木斯沿线,构成了显著的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高值区的集聚化特征,农地集约利用低值区分布于该沿线两侧;(3)东北地区农地集约利用驱动力总体上可归纳为农地环境驱动、农地科技资金要素投入驱动、农业经济发展驱动。综上,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区域农业发展与农地利用结构相融合的复杂系统,下一步宜对各驱动因子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明确农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42.
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以吐鲁番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是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这一资源的需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该文以吐鲁番市为例,对其进行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采用因素法定级,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参考成本逼近法评估样点地价,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243.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影响城镇土地质量的各种经济、社会、自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按评价值划分土地级。在全面收集影响高阳县城区土地级别因素资料的基础上,应用MAPGIS土地定级系统,编绘高阳县城区土地定级因素图;再应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根据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初步评定城区各类用地级别;利用土地市场交易资料测算和专家评议等多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最终确定土地级别。  相似文献   
244.
中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中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农用地分等这一重要基础性工作已基本完成,农用地分等成果已经开始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和农业资源管理的具体业务中。该文及时总结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中在成果检验、"等—级—价"集成应用、应用领域和应用效果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典型样带分布规律的分析与检验;开展农用地等、级和价三级综合应用;引入多元统计和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成果检验与分析;及时评价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45.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在对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基本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此项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江苏省金坛市的实证研究,提出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246.
目的 结合广东省“十三五”时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工程,揭示广东省农用地整理潜力和分布特征,划分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并确定建设规模,以期为省域尺度的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布局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别对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水田和基塘整治进行潜力分级,利用数据统计和潜力空间分析,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水田和基塘整治的工程布局和规模。结果 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垦造水田的二、三级潜力区占比超过80%,全省大部分县(市、区)的整理潜力规模较小,聚集程度低;基塘整治潜力区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一级潜力区面积占比达60%,且聚集程度高。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宜布局在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等14个地级市的16个县(市、区),规模为32.32万hm2;宜于惠州市、江门市、潮州市等9个地级市的20个县(市、区)布局5.99万hm2的垦造水田集中区示范工程;基塘整治和文化提升重点工程宜布局在佛山市和中山市,规模为0.60万hm2结论 在农用地整治潜力和空间分析、重点区域划定等基础上,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水田和基塘整治重点工程空间和规模,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可应用到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中。  相似文献   
247.
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云南陆良为代表的云贵高原区、重庆丰都为代表的四川盆地区、陕西凤翔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区、新疆阿勒泰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以及内蒙古达拉特为代表的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为例,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对5区农用地质量等别特征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查明了各区农用地质量等别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以上述5区为代表的西部生态脆弱区农用地等别总体偏低,农用地多为中等地和低等地,高等地分布较少,优等地无分布;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灌溉条件是5区耕地质量等级的共同限制因素。pH值、表层土壤质地、排水条件以及盐渍化程度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岩石露出度为云贵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灌溉水源为黄土高原区特有的限制因素,林网化程度为西北地区特有的限制因素。在制定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政策时,既要考虑共性限制因素,更要着眼于区域特有的限制因素,根据各区耕地质量等别限制因素制定相应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48.
在江苏省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基础上,通过指定作物样本调查与统计分析,建立了各二级指标区内分等单元的理论单产与可实现单产模型.分析了江苏省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与实际产能的空间分布情况,并运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建立了农用地单产与产能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表明,江苏省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与实际单产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农用地数量是影响农用地产能的最主要因素.该研究对基本农田划定和耕地质量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9.
基于PSR模型的沧州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沧州市及所辖县(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沧州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7.31%;所辖14个县(市)之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平均增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吴桥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沧州市始终最高,海兴县最低,集约度平均增长率黄骅市最高,为11.63%;任丘市最低,为4.41%;从空间分布来看,沧州市西南部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再次,东部最低;PSR模型子系统中响应系统贡献大,PSR模型系统协调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农用地集约度的提升是由单一子系统的突出带动获得的,系统协调度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50.
目的 土地类型反映了自然地理特征的同质性。为做好农用地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等要求,有必要开展以土地类型为单元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 文章首先,在构建的西峡县土地类型的三级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叠置法与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划分土地类型。其次,以土地类型的最小单元为评价单元,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分别建立了针对耕地、园地和林地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峡县各类农用地的适宜性。结果 (1)西峡县的土地类型有3个等级,包括14个土地类、299个土地亚类和570个土地单元。(2)西峡县86%以上的区域为林地适宜区,约47%的区域适宜园地,而只有13%的区域适宜耕地。(3)各类农用地的高度适宜区(S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河流谷地地带。各类农用地的勉强适宜区(S3)在空间分布不均匀,且研究区北部的大部分山地区域均不适宜(N)作为耕地。结论 基于土地类型的适宜性评价可以识别潜在适宜作为农业利用的土地,并可为农用地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