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54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65篇
经济学   497篇
综合类   209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4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1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经济学体系的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这两种价值论统一融合于社会生产力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生产力价值论的一个部分、一个特例。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价值论。社会生产力价值论分两部分,一是创造价值论部分,一是实现价值论部分  相似文献   
992.
邹瑄 《黑河学刊》2007,(4):10-1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第一次科学论证了价值的来源问题,回答并解决了长期以来包括古典经济学家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资本论应扩大创造劳动的范畴;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和创造价值的领域的认识;合理分配报酬。  相似文献   
99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对劳动内涵的确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关系的比较、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以及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又要密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94.
从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伴随着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发重要起来,逐渐成为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本文通过对劳动方式、劳动内涵发生变化的具体考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初步地回答,也让我们再次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经济时代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95.
近期政治经济学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6.
第五届全国政治经济学年会观点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97.
998.
李松龄 《南方经济》2002,1(1):22-27
所有权制度的基础是稀少性,分工与专业化的原由是交换(斯密的观点),交换制度之所以必要,也是因为稀少性。效用价值论因为具有稀少性的特征,能够解释所有权与分工的制度安排。劳动价值论被引入稀少性的概念之后,也能够解释所有权与分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99.
正确认识和处理劳动价值论研究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与发展、本本与事实、问题与课题、“旧话”与“新话”的关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基本方法和根本观点的基础上,以客观经济事实为根据,对传统观点进行全面反思和比较彻底的扬弃,大胆吸收一切有益的思想认识成果,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创新。否则,就不可能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坚实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000.
张井 《南方经济》2002,3(6):18-2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与社会经济形态无关的一般性理论必须坚持,但与经济形态相联系的特殊性论述则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的社会结构转变为阶层的社会结构;阶级界线应为法律界线所取代;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对抗性矛盾变成了互渗、互补和结合;私营企业主不是完全的资产者,而是劳动与资本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由于剥削阶级概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的社会,无偿占有劳动不宜叫做“剥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