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财政金融   926篇
工业经济   300篇
计划管理   1132篇
经济学   698篇
综合类   271篇
运输经济   30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1312篇
农业经济   220篇
经济概况   846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3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华 《冶金财会》2006,(12):14-15
企业购并是企业扩张的基本手段。在西方国家,企业购并极为普遍,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是通过不断的购并才发展壮大起来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购并的浪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兼并、相互持股的情况也已经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132.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君羊  谭文 《上海金融》2004,27(6):32-34
对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虽然有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但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央银行的扩张性的公开市场操作的有效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贷款的增加意味着资产的相应增长,如果资本没有同步增加,结果就会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要求,即使持有超额准备金,也不得不抑制贷款的扩张冲动。  相似文献   
133.
过文俊 《新理财》2004,(3):42-44
时髦的"多元化"有时不仅不能帮助企业分散投资风险,反而成为某些成功企业家的"滑铁卢".在探索规模经济与多元化发展战略时,我们应该认真总结中外企业的经验教训,避免头脑发热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34.
利差演进、利差层次与我国利差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成 《金融论坛》2004,9(6):9-15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35.
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我们要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现在。有些基层企业对跑项目、搞建设等外延式发展往往热情高、干劲大,而对抓企业管理这个内涵式发展,却表现出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36.
在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逐渐加大。本文分析了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及其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认为:一方面,中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现状及其动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市场进入战略、客户与业务拓展战略、地域拓展战略以及竞争与合作战略采取积极的对策;另一方面,从中国金融体系的高度出发,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顺利实施及其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有利于增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7.
萧三匝 《理财》2005,(3):80-83
发迹于1982年的北京大中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中”),先后经历了小作坊、小门店、专卖店、连锁店等不同发展阶段,目前仅在北京一地就拥有47家连锁门店,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稳坐京城家电销售头把交椅。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大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门店关张时有发生,高管团队变换频繁,商业腐败依然存在,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大不如前,在外埠的发展遭遇重创,与其合作的供应商怨气与日俱增……事实上,大中面临的问题并非大中独有。和大中一同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和大中一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一方面创业依然雄心万丈(比如大中老板一直渴望的大中上市);而另一方面,创业却越来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企业越大越无法控制,理想与现实走向之间越来越显得南辕北辙。如何解决企业长大的难题?这也是我们努力求解大中困局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8.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商业银行管理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银行不计成本和风险,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这种单纯规模扩张式的发展不仅会损害银行长远利益,而且还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加剧金融风险。这里通过国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9.
《董事会》2016,(4):12-13
经国务院同意,日前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在《意见》第三条提到要加大对新消费尤其是文化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其中第十点明确指出“支持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创新版权、商标权、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模式,积极满足文化创意企业融资需求。运用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银团贷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相似文献   
140.
楠乡 《光彩》2016,(6):44-45
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永辉)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大陆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企业之一,在我国零售业成本高、竞争大、资源垄断、回报低、扩张难、急需转型之际,永辉却能从福州一家小店起步,以大多数商超视为痛点的生鲜为主营品类,做大做强,且运营管理模式被列入《中国零售十大创新案例》,永辉究竟解决了哪些与商超运营管理相关的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