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53篇
工业经济   93篇
计划管理   259篇
经济学   79篇
综合类   16篇
运输经济   51篇
旅游经济   24篇
贸易经济   211篇
农业经济   44篇
经济概况   255篇
信息产业经济   7篇
邮电经济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1995年日本发生的阪神大地震中,将救灾物资在第一时点送到灾民手中的中坚力量是大荣超市等连锁超市的物流系统。在当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中国也必须从现在起精心设计能综合调动各种民间力量的救灾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22.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重创日本经济,引发全球市场动荡。受其影响,我国金融、汽车、电子、钢铁等市场已开始“红灯”闪烁,赴日本会展在短期内也画上“休止符”。  相似文献   
23.
董炳月 《大经贸》2011,(3):68-70
九级地震突然发生,海啸随后袭来,"世界末日"降临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面对灾难,日本国民表现出了超常的冷静,秩序井然。巨大的震灾震惊了中国人,灾难发生后日本人的冷静与秩序则让中国人感佩甚至惊讶。不过,如果说国人为震灾感到震惊是自然的,那么国人对日本人的冷静和秩序感到惊讶则显示出一种隔膜。在此情况下认识日本的"地震文化",或许有助于消除隔膜。  相似文献   
24.
江波 《经济改革》2011,(5):19-19
灾害建构论的策略是改写"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人的能动力量,正视、直面、充满自信地应对地震和一切灾害。因为汶川大地震,中国人对大灾大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面对灾害,更多的人在经历短暂的伤痛之后,选择了积极的应对方式,努力探寻战胜灾害的力量,以构建全新、和谐的社会空间。显然,这种以建构性看待灾害意识的形成弥足珍贵。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可以称之为建构性灾害意识。"灾害存在吗?"当灾害来临时,人们肯定不会问这  相似文献   
25.
龚海 《经济改革》2011,(8):38-39
“5·12”大地震中,他领导的学校无人伤亡,因而被称为“最牛校长”。3年间,他因名而荣.也因名而忙,更为名所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有人说,他防到了地震,却没有防到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26.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本叶  孙黎 《商业研究》2011,(9):116-120
日本地震保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先进和完善的地震保险制度,今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更是让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备受关注,研究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对探索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日本地震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日本地震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和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对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7.
刘植荣 《国际广告》2011,(10):140-140
由于对“3·11”大地震实际损失“估算过高”,日本红十字会向重灾区福岛县多分配了一些捐款,数额约为90亿日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目前,福岛县政府在确认受灾具体情况后决定,  相似文献   
28.
李锦秀 《发展》2011,(8):86-86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重灾区基础设施全面摧毁;丰田、日产、本田等大型企业相继停产……所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日本这场震级创造历史纪录、号称"1200年一遇"的大地震的破坏力。而这样一场大地震发生在El本这样一个高度工业化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数一数二的出口大国,  相似文献   
29.
数字     
《走向世界》2011,(15):15-15
16万亿 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东北分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大地震中遭遇海啸等袭击的岩手、宫城、福岛和茨城4县基础设施和住宅等经济损失额总计达16373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93亿元),占到总资产的7.9%。在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的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则为人民币8451亿元。  相似文献   
30.
<正>3月11日,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撩拨起全球性核恐慌。两年前国际社会还欢呼"核电的春天",就在此次日本大地震前一周,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的核能复兴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