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贸易经济   15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徐羿 《黑河学刊》2014,(10):1-2
人类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实践,人类改变了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变化又促使人类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实践观念和实践方式。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践也会随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状况发生改变,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在今天,传统生产方式的当代迷失,不仅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实践方式所存在的不足,也使得生态的思维范式、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的生态性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在这个背景下,生态实践不再仅是人类诸多实践形式中的一个,而是成为一种崭新的实践形态,正全方位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62.
面对工具理性的挑战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危机,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了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点。在当代中国迈向现代化现状之下,儒家伦理显示了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3.
烟草企业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体制中的特殊成员,它的生存与发展不断地经受着巨大的伦理拷问。随着我国社会对烟草企业的伦理要求趋于严苛,烟草企业也在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双重高压下频频表现出工具理性抬头的倾向,继而造成企业价值理性的经常性缺位。烟草企业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两者之间的整合统一,是烟草企业能够继续得以伦理地发展的切实需要。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让价值理性得以回归并实现良好的伦理建构,关键在于对企业与社会、经济利益与价值实现、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这三对关系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64.
65.
文章梳理了人文主义的历史脉络,选择了当代人文主义的来源,建构了当代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构体系和实践理性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价值理性四象模型审视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提出了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和政策设计的基准,以此构思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6.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文理念表现为人文理性对工具理性的制约以及二者的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文理性模式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制度政策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及经济发展主体方面.它的基本特点就是联系人以及人性的经济、政治、文化属性来制定、评价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贾剑锋 《价值工程》2011,30(25):294-295
从价值理性概念的全面界定出发,评析当下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性理念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现代性的历史展开过程是一个工具理性不断膨胀、价值理性不断失落的过程。放眼世界,立足于中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价值理性失落的原因,为重建价值理性奠定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68.
本文认为,理性的逐渐成熟是我国公共管理日益进步的重要动因。其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管理实践中逐渐由对立走向统一,为公共管理范式的良性嬗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管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选取较为典型、直观的实体性变革,梳理我国建国后公共管理范式嬗变的历程,探究其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竞合模式及其意义与作用,为当代的公共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9.
在近代西方社会,工具理性是一种科学技术的统治。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是在"主体——客体"、"主体——主体"两重框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交往实践是对西方思想的扬弃的全新思维模式。因此,中国要摆脱这种西方现代化所走过的弯路,就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0.
现代性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空间地域上与人类的时间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长此以来,人们以“现代性”为生活背景,为生活内容,甚至为生活目标,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以批判和解构“现代性”为己任的“后现代”异军突起之后,人们还是在保留着现代性所占有过的空间与时间。那么,对于“现代性”的含义与理论发展学理上曾经进行过怎样的探讨与发展呢?这也是我们目前最为关心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