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为摸清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情况,平谷区农广校采取了发放问卷和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全区18个乡镇内随机抽出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出3个村,每村随机抽出9户发放调查问卷。所抽取的马坊镇、金海湖镇和黄松峪乡分别代表了平谷区的平原区、半山区和山区三种地理区位,由调查人员对抽出的农户进行入户走访,保证问卷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究2008—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演变情况,明确该区域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障碍因素及其分布。方法 文章将2016年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统一应用于2008年和2018年该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对2008—2018年该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程度进行诊断,依据每个指标障碍度大小排序确定影响耕地质量变化的障碍因素,根据不同区域评价指标障碍程度差异确定的障碍因素进行类型组合形成分区。结果 (1)11年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以中高等级耕地为主。其中一、二等级耕地面积上升,三至九等级耕地面积出现下降且三等地下降幅度较大,下降的区域主要包括昌图县、台安县、辽中区、辽阳县和灯塔市等地。(2)研究区主要障碍因素类型区以单一指标灌溉能力、有机质、地形部位型障碍因素类型区为主。11年间障碍因素分区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呈现为灌溉能力型障碍因素类型区为主,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康平县、辽中区、凌海市和黑山县部分地区,障碍因素分区结构呈现由单一重度障碍转变为多种重度障碍并存的趋势。(3)2008—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上升了0.16等,耕地质量等级保持中高水平,等级上升的区域面积高于下降的区域,灌溉能力指标是影响下辽河流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主要指标之一,土壤有机质在11年间有所改善但变化较少。(4)单一指标型障碍因素类型区呈现下降趋势,而含有两个重度障碍度指标的面积呈现上升趋势,且障碍因素类型区增多,呈现重度障碍度指标复杂化的趋势。结论 2008—2018年下辽河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总体上升反映了11年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应该在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和主控障碍因素基础上确定更加精准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实现耕地质量等级的靶向提升。  相似文献   
13.
14.
谢志诚 《中国农史》1997,16(3):14-17,40
宋朝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平原地区营造了多种林木,其中以桑林最广,还有果木林,园林等,并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障。这些林木本各有用途,但从生态角度看,它们在改良平原地区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防御自然灾害和发展林、田、水互补立体型农业方面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工程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形地貌在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对不同的地貌类型进行土地整治时,土地整治有明显的差异性。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方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种植业,积极发展林、牧、副、渔等产业,整治以治水为主,完善排灌渠系,加固沿河圩堤,加强湖区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治理水旱灾害,减轻土壤污染。该文在总结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与之相适合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南昌县蒋巷镇五丰村等两个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应用鄱阳湖滨湖平原区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分析成果,对项目区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6.
玉田县内陆低平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阔的洼地资源和低产低效的状况,从1985年开始玉田县进行了打井、办电,修桥、闸、涵、路,完善洼地输、排水渠系,大搞植树造林,创新综合技术措施应用等一系列工程建设,摸索出了低洼地区粮经多元种植、农牧复合型、林牧草结合型、农林复合型、农渔种养、种养加结合6种生态模式,为低平原区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探索了路子。  相似文献   
17.
18.
今朝 《致富之友》2003,(5):42-42
一、风沙区 1、沙打旺多年生牧草,极耐旱、耐瘠、抗寒,适应性广,生长快,主根深达1-2米,枝叶繁茂,保土固沙能力很强,是长城沿线风沙区水土保持首选草种,春、秋均可播种,亩播量0.5-1.0公斤。撒播或条播,播深1-2厘米。 2、冰草有扁穗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等,多年生草本,非常耐旱、耐瘠薄、耐寒,具丰富的直立和横向根茎,能不断扩散蔓延,根系发达,水土保持效果很好。春季播种,亩播量2-3公斤,撒播或条播,播深2-3厘米。 3、蒙古岩黄芪,细枝岩黄芪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明确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和供给模式,为该区域乃至全国的农村能源消费供给结构和模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描述统计法,以1991~2014年《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汇总表》中的数据为基准,分析比较了我国西北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共24年商品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非商品能源(秸秆、薪柴、沼气、太阳能)消费和能源(煤炭、焦炭、成品油、电力、薪柴)生产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西北平原区商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65%左右,并保持稳定增长;西北平原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稳定,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消费量逐年提高;因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差异,导致我国西北平原区不同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我国西北平原区的主要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呈负值,近4年差额稳定在年平均负1 294.40万t标准煤。[结论]该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建议未来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