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撂荒、弃耕一直困扰着我国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而土地过度开发引起的地力下降、环境破坏是不争的事实;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休耕是把撂荒、弃耕以及二调新增的耕地与退耕还林、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可恢复地力、修复环境。应继承我国休耕的优秀传统,并借鉴欧美休耕的先进经验,建立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与休耕转换的有效机制:运用计划手段把休耕纳入国土规划,并把撂荒、弃耕、闲置、退耕还林、二调新增耕地纳入休耕计划;运用退耕还林等休耕补偿和撂荒、弃耕、闲置赔偿以及土地收回等市场手段,把休耕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部分农村比较严重地存在“弃耕”问题,一些农民纷纷脱离耕地,弃耕经商、打工。最近,我们对此进行了一次调查。 据黄家口镇调查统计,4月初,全镇撂荒土地767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其中以产粮为主的坝坛村,撂荒达503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而以生产经济作物为主的该镇大丰村几乎没撂荒土地。到四月底,该镇大部分撂荒土地都已转包下去,剩下的农田承包对象目前正在落实之中。 在其它乡镇调查,情况基本上与黄家口镇类似。我们发现,当前农民弃耕具有明显的特点,即弃耕的农户,产粮区农户居多,经济作物区农户较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区居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小的地区少。  相似文献   
13.
14.
我哥哥是一个农民,前几年因为家庭负担过重而弃耕土地到深圳打工。2004年以来,中央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哥哥所在的省减免了全部农业税。哥哥听说后,就返回农村向村民小组要求返还土地,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营管理》2001,(11):36-38
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以后,给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农村土地关系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特别是在土地承包管理中暴露出不少新问题,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农村土地弃耕抛荒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土地弃耕抛荒的现状近年来我县农村土地弃耕抛荒现象日益严重。仅抛荒的耕地面积,1999年全县达37000亩,2000年达54000亩,2001年上半年达22000亩,分别占当年全县耕地面积的4.7%、6.9%和2.8%。而且这种现象不论在山丘区、平原区、纯湖区、城郊区乡镇都普遍存在。地处洞庭湖平原的洲…  相似文献   
16.
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最危险的因素——弃耕抛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农田弃耕抛荒现象日趋严重,尽管对此采取了一些遏制性措施,但收效不明显,并且呈现继续发展的趋势,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分析农民弃耕抛荒的原因,指出了制约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其他影响因素及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制度作为农村改革中的核心领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再次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烈讨论。确权要定权定心,更要发挥成果效用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来,各地试点遍地开花,工作稳步推进。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全国整省试点省份已达22个,试点范围扩至2323个县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农田弃耕抛荒现象日趋严重,尽管对此采取了一些遏制性措施,但收效不明显,并且呈现继续发展的趋势.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分析农民弃耕抛荒的原因,指出了制约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其他影响因素及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梳理,重点分析了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并针对项目选址、地块分布零散、质量难以保障、后期管护疏忽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对策建议,旨在切实解决新增耕地的弃耕现象,保护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