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6篇
工业经济   52篇
计划管理   51篇
经济学   69篇
综合类   36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68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60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新目标,对就业的关注从量的提高逐步转到质的改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对就业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滞后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经  相似文献   
12.
《商》2015,(35)
本文通过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2年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强度,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效果较小,并发现2006前后,能源消费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后,本文结合实证的结果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贸易》2014,(4):20-21
2月《中国经济雷达月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经济指数与中国经济增长率之间弹性系数为9.7588(见图1)。其中,中国经济指数为0.7602,环比下降0.0036个指数点,下降0。4713%。同期,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7899%,环比下降0.0258个百分点,下降0.3301%。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7)
相对于比较慢的收入流动性,快的收入流动能够有利于减少由于收入差距扩大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冲突,过慢的收入流动性下人们对不平等具有比较小的忍耐度。较低流动性的社会中,大的收入差距则很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引起社会混乱。收入的代际流动是产生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收入的代际间传递产生的收入差距更是社会上出现"富二代"和"仇富"现象的根本。对代际收入流动和收入分配问题关系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对收入差距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指导我们通过影响代际收入的流动从而能够减少我国的收入差距,从而使得社会更加的公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全面剖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的变化态势,系统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分析了1953—2014年中国政府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53—2014年中国政府科技投入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13.2%;政府科技投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指出: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稳定增加政府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和创新科技投入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将“十二五”期间GDP的增长目标设定为7%,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主动调整的下限目标,实际的增长速度很可能超过8%。即使按照7%的速度计算,按照1.5倍的弹性系数,民航需求的年均增速仍然超过10%。  相似文献   
17.
<正>一、基本模型及变量选取房地产贷款的历史数据取自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采用季度数据,时间跨度是从2001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这里我们所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商品房销售均价、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占总人口比重)、人口红利(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上证综合指数。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首先论述了电力消耗与经济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演变规律和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演变过程,然后分析了我国工业化过程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演变过程的相关性,最后概括了主要结论并且提出了两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研究发现,由于我国正处于重工业化时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明显地大于1,而且第二产业耗费电力能源的比例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即使2008年席卷全球经济的国际金融危机也没有阻碍其增长步伐。研究经济增长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0以钱纳里的经济结构分析模型为出发点,运用中国1978~2009年的真实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和就业人数两大因素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并使用弹性系数指标对影响程度进行细致刻画。从实证结论中得到如下启示:一是应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优化;二是保持产业结构按“二、三、一”顺序发展,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投入;三是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来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四是促进经济和谐增长,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