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9篇
财政金融   298篇
工业经济   419篇
计划管理   1241篇
经济学   951篇
综合类   219篇
运输经济   79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681篇
农业经济   190篇
经济概况   460篇
信息产业经济   5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1 毫秒
31.
数字普惠金的发展为实现“双碳”背景下绿色农业提供了可行的数字化路径。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得以实现,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业碳排放强度起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大小存在差异。覆盖广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4)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金融的抑制效应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抑制效应最低。本文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减排的理论机制和实践效应。  相似文献   
32.
为避免均衡性原则适用的模糊抽象,具体化成为学界共识,量化方法颇受关注。阿列克西设计的“权重公式Wij”的影响力较大,发挥着定序量化分析的功能,但公式的适用范围受限及构成要素的赋值不当,降低了其应用价值。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构“权重公式”的适用框架,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能强化公式的适用能力,使量化过程更具客观性。在以利益为核心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下,“权利”作为公式的适用对象,经必要变量的逻辑改进,“权利”的保护强度作为公式的构成要素;经济学上的价值及“权利”的损害导向确立公式的量化基础,继而“权利”能实现货币等价或价值评估。尤其基于经济学的替代理论,“权利”之间构成了新的权衡模型:“权衡公式Bij。”在“权衡公式”的结果判定上,Bij≥1,手段不符合均衡性,不应改变“初始状态”下“权利”的比例关系;Bij<1,手段符合均衡性,且尽力选择使Bij值更小之手段。“权衡公式”兼具体系化与精细化分析能力,保持了严密结构和强操作性,为更普遍的实践应用提供新思路。在“权衡公式”与成本收益分析的关系上,它是一种融合成本收益分析的均衡性判断。  相似文献   
33.
34.
基于2013-2020年的30个省份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两个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增量与碳排放增速,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强度、边际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呈现区域性特征,在省域层面数字经济对边际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增长率的影响存在基于产业结构优化、人口集聚、城镇化的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35.
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个重大国情.我们创造了过去无法比拟的生产力,但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由于能源和各种资源消耗强度较高,污染排放量较重,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36.
从强度指数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进出口强度指数和投资强度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投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与投资紧密联系程度持续稳定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经贸联系具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7.
从结构、需求与信息三个维度构建了一个产业合谋倾向强度理论分析框架,并用该框架分析了我国保险业的合谋强度。研究认为,我国保险业合谋强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38.
39.
经测算,2005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近3亿吨标准煤,比2001年的1.45亿吨标准煤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9.7%。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平均每年增加38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但是,国际产业转移并没有加大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能源消耗强度1.57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2000年不变价),  相似文献   
40.
足够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952~2004年中国能源强度值在经历了长期而波动的高值状态后,从1977年开始逐年下降,能源强度值在1991年降至0.30tce/103yuan水平以下,到2004年仅为0.16tce/103yuan.作者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GDP、能源强度值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各产业能源强度、中外能源强度、中外能源消费结构、中外产业结构对比,揭示了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过高及其过半的产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中国能源强度值过高的根本原因.但是通过对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度要强于第三产业.因此,作者指出,在以经济目标为首要任务的现阶段,解决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应放在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值的降低,以及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适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