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财政金融   2748篇
工业经济   1271篇
计划管理   4192篇
经济学   2425篇
综合类   880篇
运输经济   178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3267篇
农业经济   1144篇
经济概况   2624篇
信息产业经济   22篇
邮电经济   1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1410篇
  2013年   1138篇
  2012年   1387篇
  2011年   1679篇
  2010年   1447篇
  2009年   1391篇
  2008年   1665篇
  2007年   1503篇
  2006年   1187篇
  2005年   1158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在煤炭行业整体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形势逐步好转 ,煤炭生产结构发生明显改善的同时 ,赤峰地区的煤炭产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该地区的煤炭企业经济形势还非常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是煤炭价格无力拉升 ,不能体现煤炭产品的实际价值。二是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相互之间降价“倾销” ,给煤炭行业自身带来了实质性的危害。三是乡镇个体煤矿依靠“低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 ,占据了市场的主动 ,但也无力对安全进行较高的投入。四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因为改革滞后 ,社会负担沉重 ,安全投入较多 ,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因此 ,从区域…  相似文献   
64.
蔡志洲 《经济导刊》1992,(2):54-63,4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由传统经济结构向现代工业化经济结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新型市场经济体制、由实物经济向货币化经济的深刻转换。经济体系的转换迫切要求国民经济的统计与核算方法也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事实上,1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与体  相似文献   
65.
对当前投资总量调控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6.
根据化工行业特点和某年产6万吨尿素改扩建工程环评的实践,从目标的规定、因子的选择、范围的掌握、控值的确定、措施的筛选等方面论述了总量控制原则;同时,提出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高效末端治理技术、环保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实施排污交易政策等总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7.
一、引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联邦德国的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稳定发展的阶段,从而创造了所谓的“德国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与完善了联邦德国独特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三级财政平衡体制。这个体制在整个的联邦范围内对国民财富的分配与使用,从而对缓和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之间的贫富差异矛盾以及对整个经济的稳定、持续地发展起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人力资源》2004,(8):34-35
1992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卡普兰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诺顿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平衡计分卡这一划时代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69.
江苏正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但是,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十分严重,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与苏南差距太大并呈扩大趋势,成为经济发展“高地”中的“洼地”,给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0.
当前,资金严重短缺困扰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原因是:农村金融改革滞后,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如何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关键是要搞清农村金融需求的结构和特点到底是什么,由此,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方案,而不是分别就现存的金融机构提出金融机构单独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