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244篇
工业经济   224篇
计划管理   1082篇
经济学   514篇
综合类   692篇
运输经济   29篇
旅游经济   48篇
贸易经济   1337篇
农业经济   64篇
经济概况   1341篇
信息产业经济   9篇
邮电经济   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517篇
  2013年   456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市场观察广告主》2007,(1):I0029-I0030
导读:高度亲和力的品牌是如何“炼”成的?有人认为是源于卓越的产品或服务。这两者固然重要,然而塑造良好的品牌声誉,还要依靠成功的市场营销运作。如何在营销运作中取得消费者的情感反馈,找到最佳的信号传递品牌,以最适合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成为其中的关键点。新兴的在线旅游电子商务平台——芒果网,就利用与网易特色产品的合作,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42.
从罗瑟·瑞夫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提出"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到现在,广告创意经典理论 USP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实践上的发展和理论上的完善过程。(一)从产品出发的 USP:卖"滋滋声"这里的卖滋滋声是指,为了表明肉的鲜嫩.就渲染肉在锅里滋滋地响。也就是说,卖的不是肉的本身,而是它在锅里发出的滋滋的响声。滋滋的响声较之以肉的鲜嫩是买主能够实际感受的,因此成为一个很有效的 USP。这里拿它做比方,是想概括从产品核心概念出发,说产品本身或者由产品延伸开来的优势或差异的这一类 USP 广告。它  相似文献   
43.
中国大学生在外语学习中会碰到许多情感或心理上的问题和障碍,如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适,学习焦虑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甚至是失败的学习结果.为此,我们做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外语考试焦虑的问卷调查,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时外语考试确有相当的影响,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4.
品牌依恋理论研究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品牌依恋是联结品牌与消费者自我的认知和情感纽带。品牌依恋不仅有助于预知较高层次的消费者行为反应,而且是强势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心理学和营销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对品牌依恋的概念架构及其与相近概念的差异进行了探讨,阐释了品牌依恋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品牌依恋的形成机理与行为表现,并提出了品牌依恋理论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5.
英语中某些常用的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如:blue,red,black,white,green and yellow等,有时可用来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积累.  相似文献   
46.
现代企业管理者必须注意提升情感竞争力,要用信任激励下属勇于承担职责;要体谅下属的内心情感;要懂得宽容;要与下属进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47.
旅游服务是情感服务,通过例证分析,从游客旅游消费过程中,情感需求角度提出了旅游服务员在接待服务工作中应具备的情感。  相似文献   
48.
49.
本文阐述了声乐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共同为声乐教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0.
文学课教学中的审美人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其终极目标不在于培养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而在于培养审美人生观。这与文学自身的特性及文学鉴赏的要求有关。在文学课教学中落实审美人生教育应抓住作品的生命意识,强化情感体验,将审美与育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