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7篇
工业经济   13篇
计划管理   86篇
经济学   92篇
综合类   232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26篇
贸易经济   123篇
农业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和合理念不仅符合当今世界的价值取向,还与当代旅游消费者追求内心和谐的要求相吻合。浙江天台山和合文化遗址丰富,独具特色,其整合有利于提升旅游品牌的核心形象,以此确定“和合文化圣地,浙江天台山——关注生命的本原”的旅游意象定位。  相似文献   
82.
《中国拍卖》2013,(11):26-29
中国文人美学观认为.菊花具有傲霜挺立、凌寒不凋、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以素雅坚贞见美于人的品质.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誉之为“花中君子”。菊花意象的人文涵义不仅大量地出现在文学作品里.还频繁地表现在艺术创作中。其中也不乏诸多宫廷御作臻品。  相似文献   
83.
梅慧圆  徐畅 《魅力中国》2011,(8):267-267
《妻妾成群》是苏童的的成名作之一,其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在封建制度下的不幸婚姻及其悲惨命运,用独特的眼光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描述,剖析了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妻妾成群》这部作品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思想性上,更体现在其带着先锋色彩的艺术创新上,本文重点探讨的就是这部作品的叙述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4.
音乐艺术是指音乐家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形式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阐述音乐艺术的特点———是声音、听觉、时间、思想情感的艺术;探讨音乐的声音形态与人类情感之间存在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85.
陈平骊女士《思念》一诗结构简洁凝练,意象幽眇精湛,踵武前贤,举重若轻,语短情长,以高度的技巧将生活感受化为参差、而又轻灵的近似生活语态的短诗,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古典美与现当代诗歌成就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6.
电影影像空间的直观性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认同感,其中,身体是电影影像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电影观者进行身份认同和主体建构的重要场域。身体意象在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影像空间中得到极度的彰显.并构成电影影像叙事和欲望系统的关键因素。在中外电影作品中,身体并非仅仅作为一种“视觉奇观”存在,而是充满了哲学的意味和权力话语的色彩。  相似文献   
87.
张龙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97-197
在诗歌表达爱情的不忠和信仰的背叛中,邓恩表达着对"和谐"之美的诉求。同时邓恩对完满和谐意象的偏爱表达了诗人不仅对外在形式和谐的追求,也是对内心情感和谐的一种诉求。  相似文献   
88.
中国传统艺术中,许多形象是意象造型的产物。艺术家在主观情感的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叠加等艺术手法获得具有一定美感的艺术形象。本文通过对高密剪纸造型形式的分析,论述高密剪纸中存在的意象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89.
谭书琼 《魅力中国》2013,(25):362-362,361
每个人都有他对明月的解释,也都有他对明月的企盼。明月的这种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的,更重要的,他是你一个心灵的映像。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爱写明月诗。人的诗往往写出来的时候,需要找到一个寄托,正因为月华有象,所以他就在这个上面寄托了他所有的向往。只有在这一轮中国诗坛的明月前.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能够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相似文献   
90.
"桃花源"意象的正典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诗并序》。文章在论述这一经典意象时,必然要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即诗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战乱下的动荡现实,营造出士人普遍的情感苦闷,继而引发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而道教故事与仙乡传说的文化氛围,更是"桃花源"原型的土壤和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