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4篇
财政金融   619篇
工业经济   487篇
计划管理   1679篇
经济学   1473篇
综合类   574篇
运输经济   101篇
旅游经济   73篇
贸易经济   1231篇
农业经济   910篇
经济概况   137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3篇
邮电经济   31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542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37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458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58年   3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中国农业发展步入了新时代,消费领域取代生产领域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高效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便显得更为重要。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水平、农业产业现代化以及“三农”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鉴于此,文章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基于2010—202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和GIS软件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效率逐年提升,且整体存在时空分异,不同年份东中西部差异不同,且差距随着时间变化明显缩小,平均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空间特征,但是仍然未达到效率最优状态,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2.
基于新时期“双碳”目标,对黄河流域能源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测算中考虑到清洁化能源的影响,构造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结合非期望产出SBM超效率模型,测算黄河流域8个省(区)及55个地级市的能源生态效率,并分析节能减排路径。研究发现:黄河流域能源生态效率在研究期内呈现多阶段时序变化特点。流域内空间集聚现象显著,低-低集聚数量最多,分布在上游地区;低-高集聚和高-高集聚次之,分布在中游和下游的山东省。用二维矩阵图将55个地级市划分为A、B、C区域,其中C区域表现最好,A、B两个区域可采取双边或单边的节能减排路径向C区域过渡。据此,测算黄河流域节能减排潜力,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43.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虽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但也是一种可再利用资源。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矸石堆放时会产生大量粉尘,对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加重了大气污染。本文分析煤矿煤矸石场颗粒物的排放规律,并指出煤矿煤矸石场颗粒物排放的危害,最后探讨煤矸石场颗粒物排放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44.
文章构建一般均衡模型识别劳动力配置效率,利用ArcGIS分析工具、莫兰指数、Getis-Ord Gi*统计模型、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并结合2011—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城市层级特征、空间收敛性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特征,但总体效率水平相比初期有较大改善。(2)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时空演化呈现出三重特征,即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明显高于非城市群,东南沿海城市明显高于西北内陆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中高水平城市表现为先扩大后收缩的态势。(3)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即按城市规模等级、行政等级逐级递减。(4)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收敛性,即以不同的增长路径收敛至稳态水平,且政府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及环境规制等因素会促进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5)城市劳动力配置效率收敛速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衰减,受各类因素的影响效应也随之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5.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及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物流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从轻微失调上升到勉强协调阶段,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等级的协调阶段;耦合协调水平东西部差异明显,呈现出东—中—西部水平依次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右移动,表明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高,但波宽增加,波峰降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动态演进过程出现了明显的梯度差异;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格局基本保持不变,主要集中在“H-H”集聚区和“L-L”集聚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46.
韩菲  闫书淇 《经济问题》2023,(7):103-112
绿色生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环境保护税是促进企业绿色生产的有效手段。以中国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改革为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贝叶斯时空统计方法考察了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在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及污染严重的地区作用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保护税可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路径影响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保护税法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全面构建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47.
随着国家将年轻干部的培养工作提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全国各行业都开始高度重视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之一,其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许多针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项目,但部分国网分公司尤其地级市公司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选择了国网公司地级市公司——海宁供电公司作为案例,对其采用“个人发展计划”这一促进年轻员工能力提升的管理工具进行了深入解析,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国网公司地级市公司年轻员工的培养问题,也希望为其他企业拓展培训方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48.
随着数字技术对信息存储样态的转变,数字空间产生了与物理空间完全不同的时空场域。数据权属的研究需要借助社会学者布迪厄提出的场域分析方法视角,进而从抽象法律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数据独有的权属场域逻辑。研究发现:多维空间的数据无法实现支配控制的财产属性,需要以功能主义为研究方法重新审视数据财产法律关系;数据并不具有完全删除或是传统物权中处分权能的法律关系特性,但具有还原至某一特定时间状态多维时间的独有关系特征;数据权利的研究需要引入多维时空关系——科学理性与法律理性双向交织的场域分析方法,进而形成“状态型”研究向“关系型”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状态型研究为数据财产研究提供了更加灵活动态的理论视角,使得研究方法与社会变革具有更强的系统兼容性。  相似文献   
949.
随着徐州市资源条件变化与产业转型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准确掌握徐州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2010年和2020年2个时期GlobeLand30地表覆盖数据,从数量和结构综合分析10年来徐州市土地利用/覆盖(LUCC)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徐州市主要土地类型为耕地和人造地表。随着城市扩张,徐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人造地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也以耕地向人造地表转移为主,人造地表和水体在土地覆盖转移比例中占较大比例。空间变化区域以徐州市主城区为主。  相似文献   
950.
基于重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及能源消耗统计数据,测算其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重庆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由2000年的1 908.14×104吨增至2015年的4 546.76×104吨再降至2018年的4 187.21×104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其中建设用地、林地分别对碳源、碳汇的影响较大。(2)重庆土地利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渝东南、渝东北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偏低,主城都市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偏高,其中主城新区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整体有所上升。(3)重庆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由弱脱钩逐渐转变为强脱钩。(4)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均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有影响,其中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的影响力有所减弱,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