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4篇
计划管理   30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88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务监管,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一方面,大多数村民小组全年基本无财务收支发生,组级财务并入村账的时机已经成熟;另一方面,村级经济紧张,加强财务管理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02.
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现状 自2001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村级运转经费全部由省、县二级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解决,这一做法从根本上保证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充分调动了村组干部工作积极性,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账务核算不完整,拨付手续不健全,使用方面超标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湖北省赤壁市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5.2万人。2003年底,赤壁市借农村税费改革东风,大力精简村级机构,实行合村并组。赤壁市现有182个村(社区)、1745个村民小组及2034名村组干部(其中村干部709人、组干部1325人),分别比改革前减少了95个、599个及1020人。合村并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问题,比如如何合并与分割财务、如何控制和削减债务、如何管理与增效"三资",赤壁市在  相似文献   
104.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理论的可行性和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反差。本文分别从外在经济条件的局限和制度执行中的偏差方面对农地流转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农地使用权流转在许多地方的推行既妨碍了农地市场的自然发育,也使自身成为一项相对无效的制度安排。只有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在流转中赋予农民自由参与市场交易的地位和权利,规范村组集体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培养扶植流转中介,平衡各方利益关系。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制度绩效。否则,农地流转只是农地制度变迁中的一个过渡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5.
虽然农业部对征地补偿费的核算作了规定,但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只规定,土地补偿费应纳入“公积公益金”科目进行核算,未明确规定村组集体征地补偿费分配和使用核算办法及账务处理,从而导致对村组集体征地补偿费的核算不尽统一。  相似文献   
106.
2001年8月,淮阴区推行并村联组改革工作,吴城镇将原有的17个村合并为现在的10个村,村民小组由原有的131个合并为72个,村组干部从386人减少到136人。2003年初.全镇取消组干部,村干部减少到69人,实行村干部交叉兼职,适当提高村干部待遇,人均报酬在全区统一标准的基础上上浮300元。  相似文献   
107.
今年7月,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经管局在开展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注重加强对农村财务的规范管理,从六个方面(会计基础、会计核算、集中办公、村账站审、民主理财、财务公开)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表明,多数村组的财务管理工作是比较规范的。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进行,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减轻了村级负担,减轻了干部负担,农业税附加部分主要用于支付五保户供养、村组干部工资、村组办公费,但是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费用却几乎无钱支付。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笔者在审计农村财务时发现,白条顶库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些村组非常严重,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时间跨度多在1—8年不等,有的甚至达十多年。长期大量白条顶库,易造成村组集体资产流失,引发挪用贪污等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发生。根据多年实践,对如何处理和杜绝白条顶库行为,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0.
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实行“一折通”发放,有效防止资金的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但在运行中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一些基层干部、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近年来,农村收费、清收一年比一年难,有些乡村干部想动补贴款的脑筋,通过“以补抵费、以补清欠”的办法,来收取费用,收取往来。一些村组干部、部分群众也确有理由,对过去长期不纳税的农户,没有办法清收,又不允许抵扣,反而恰到好处,这对过去积极缴税农户确实不公平。而“一折通”堵死了“抵扣”的路子。种粮补贴实行“谁种地,补给谁”政策,容易产生土地承保农户与实际种田农户之间的矛盾。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