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财政金融   3909篇
工业经济   167篇
计划管理   976篇
经济学   1266篇
综合类   488篇
运输经济   16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260篇
农业经济   183篇
经济概况   883篇
信息产业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630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788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844篇
  2008年   1121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文利用2018年在中国东部、中部、西北部和西南部4个县(县级市)收集的400余农户数据,使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消费的影响,并从缓解流动性约束和缓解信息获取受限两个方面讨论了数字金融使用影响农户消费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会促使农户优化消费结构,调整消费倾向;同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户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信息获取受限起作用,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起作用,而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则是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信息获取受限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此外,数字金融使用对不同年龄段农户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数字金融使用对青年农户的家庭消费支出、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都有显著影响,而对中老年农户的影响有限,仅对家庭消费支出和发展性消费占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2.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展现出驱动消费需求增长和促进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整体影响、结构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家庭的消费水平,对家庭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均有促进作用,且对线上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从消费结构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推动了居民的中高端消费的发展,有助于消费结构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家庭、东部家庭、高收入家庭和有负债的家庭消费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验证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家庭收入、缓解流动性约束、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以及风险偏好来促进家庭消费。  相似文献   
63.
中国的高储蓄问题由来已久,降低家庭储蓄率、提高消费有助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移动支付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支付显著降低了家庭储蓄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缓解流动性约束、信贷约束和扩大社会网络是移动支付降低家庭储蓄率的主要途径。此外,移动支付显著降低家庭为应对健康风险、医疗风险、失业风险、收入风险等不确定性而进行的预防性储蓄。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在西部地区、四五线城市、农村地区更大。家庭特征异质性分析显示,移动支付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在农业户口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中效果更加突出。本文研究为理解中国高储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几年来房地产行业发展对国民经济贡献突出,如何保证该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应有作用,为其提供资金保证的融资风险问题就成为社会研究主要课题之一,本文拟通过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及房地产金融之间特有风险分析,阐明房地产行业稳步发展是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保证.  相似文献   
65.
一、证券市场流动性问题 1958年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首先提出了金融资产流动性的概念.他指出,如果卖方希望立即出售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卖方可能损失的程度就代表该资产流动性好坏.目前,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日益重视对证券市场流动性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证券市场流动性与市场微观结构有关.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是指证券市场中的微观因素对证券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和证券市场运作机制.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微观因素,包括交易品种、证券市场参与者构成、交易场所构成以及参与者行为所遵循的交易制度结构等.PaganoM和Roell A(1996)的研究认为,加强对已完成交易的有关信息的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流动性交易者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Chowdhry和Nanda(1991)的研究认为,做市商主动披露有关交易信息可以减少他的交易对手中知情交易者的比例,降低逆向选择风险,进而降低报价差,吸引更多的流动性交易者与之进行交易,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在1987年美国股市的剧烈波动以及在1998年亚洲和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中,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纵观世界各国证券公司发展历史,建立流动性好的市场是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因此研究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及其对交易者行为的影响,加强对市场流动性的评估,防范流动性风险,适时运用市场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6.
基于流动性过剩分析资本证券的替代效应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股市火爆,债券牛市,房地产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以及六个月来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些经济现象都与流动性过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据市场资金流动的主体走向,结合上年度物价指数对比情况可一窥我国当前资本证券市场在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替代效应反映.资本证券市场资金非理性流动必然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均衡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引导资金理性流向将成为探究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加强金融安全,实现经济"软着陆"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67.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其管理上的流动性、效益性以及安全性都有重要的影响.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行资产证券化,同时,政府应当从立法、税收、会计准则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8.
现金是企业资产中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形式。积极的现金管理,是运用流动性组合策略,在将风险控制于一定范围的前提下利用短期投资增加企业收益,减少现金持有成本的一种理财方法。文章讨论了集中于流动性组合策略以及该策略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同时也讨论了我国企业在实施积极的现金管理策略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在保险合约中引入奖励机制可以使投保人动态参与到保险合约中,赋予了投保人在面对索赔事件时是否执行索赔的可选择权,改变了传统保险合约中投保人执行索赔的单一权利,但却增加了保险人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保险合约中再保险的安排则可以对冲由于奖励机制产生的潜在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分散保险人的风险,有助于保险人稳健经营。基于此,通过建立具有红利奖励机制与再保险安排的最优保险合约设计模型,最终求解得到最优保险合约是具有最优免赔额形式的保险合约。利用算例研究方法进行建模,研究结果显示,最优保险合约中的最优免赔额与奖励机制中的红利奖励之间具有正向关系,保费、自留额与最优免赔额之间则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70.
流动性研究范式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要素流动的关注得到加强.人流网络是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少不同类型人群流动特征差异的横向对比,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求.利用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不同年龄人群的复杂流动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社团分析方法刻画点、线、面三个空间维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在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城乡融合战略实施和拥江发展战略实施三个方面的空间及政策建议.研究从空间关系和社会分异维度扩展了人流视角下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视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