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6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2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当前货币统计口径下将货币流通量界定为现金加活期存款是缺乏逻辑的,原因在于混淆了流通中货币与生息资本。事实上基础货币才是真正的流通中货币,用存款转账进行购买时,从宏观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存款准备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存款派生的实质是促进货币的流通。存款的派生能力与社会经济结构紧密相关,储蓄及投资率越高,派生能力就越强。社会生产的无限扩张能力与社会消费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存款创造过程内部的固有限制,而资本会通过透支未来的方式扩大现期消费力的边界,从而为自我创造开辟道路,但这并不能突破资本自身的限制。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该从关注货币供给量转向货币流通的效率,这样才能有效地改善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逐步摆脱对债务扩张的依赖,回归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2.
国家外汇管理局3月16日发布的消息称,2004年度中国外债流量成倍增加,外债总规模增长迅速,短期外债占比继续攀升。2004年中国新借入外债近206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约1044亿美元;偿还外债本金185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21.2亿美元;付息52.2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债净流入(新借款额减去还本付息额)157,3亿美元,净流入量为上年的4.6倍。  相似文献   
63.
64.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3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决地和通货膨胀作斗争,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了物价的基本稳定。总结这一时期稳定物价工作的经验,对于当前的治理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问题的提出货币流通规律有一个还是有两个?传统的说法,似乎只有一个,而马克思著作中明确论述过的应当有两个:一个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的论述。马克思在列了一个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以后讲:“这个规律是普遍适用的。”由于这个规律的核心是货币流通量必须与商品流通需要量相平衡(适应),因此我简称为货币流通的平衡规律。  相似文献   
66.
我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入手,对二者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无论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以GDP来衡量商品流通总规模,它们与货币流通量(M0、M1、M2)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商品流通规模对货币流通规模的决定作用。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或GDP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量增长率并未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规模扩张是不同步的,货币流通的扩张速度往往快于商品流通的扩张速度。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之间较高的相关性也证明了银行信用规模同样受制于商品流通规模。  相似文献   
67.
(一) 问题的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大致方针已定,即稳定币值,发展经济。但实践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物价也在不断上涨,这似乎成为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如何既控制物价上涨,稳定币值,同时又要促进经济合理增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同。我国现阶段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完全仿效西方中央银行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应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一套新办法。  相似文献   
68.
王潼 《金融研究》1987,(8):11-14
一、我国货币发行的季节规律从1985年2月25日起,我国货币发行日度统计开始建立,以前只有五日度统计。日度统计和五日度统计给出从当年1月1日算起的累计货币发行,同时,也给出当日(或五日)的货币净投放和净回笼额。比较1981年至1984年的五日度统计资料和1985年及1986年的日度统计资料,可以刻画我国货币发行情况:我同年累计货币发行函数M=M(T)的基本形状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69.
马克思总量货币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货币供给总量与商品流通需求总量相符合为主线,揭示了不同历史条件下货币流通的数量界限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特点。信息化时代网络购物,电子货币快速发展,商品和货币流通日趋国际化。流通环境变化对货币流通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没有变。总量货币理论对我国发展货币信用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70.
《财经界(学术)》2009,(4):94-107
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增幅比上年末高1.08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3.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2万亿元,终止连续七个月的下降步伐,同比增长9.06%,增幅比上年末低11.9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O)余额为3.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