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0篇
经济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如粥如画的山水,让桂林这座古城从悠远的历叱止入人们的视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一统河山,置桂林郡,开灵梨,沟通洲漓一水。从此,桂林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一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92.
为科学保护漓江,从种植业发展入手,通过灵川县漓江流域的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种植产业发展情况和测土配方施肥、"三避"栽培等现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分析全县种植产业发展对漓江保护的影响,同时指出灵川县漓江流域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灵川实施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促进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项目。  相似文献   
93.
94.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风景、自然和野生生物、文化、探险、活动选择等五项为标准,为旅游爱好者评选出15条最值得一去的全球最美河流,桂林漓江入选其中,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河流。其他入选的河流还有亚马逊河、赞比西河、多瑙河和莱菌河、恒河、尼罗河、伏尔加河等。  相似文献   
95.
牛军旗 《中国报道》2013,(12):54-55
“秀美的淇河深深地吸引着和感动着我们摄制组,我们将以情景再现的手法向观众展现淇河厚重的文化和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2013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教栏目组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境内拍摄淇河风情,“碧水碧草碧连天、仙鹤自鹭舞蹁跹”的淇河湿地公园,“许仙”、“白娘子”的传说给摄影师王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6.
日前,承载着桂林几代人梦想的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项目正式启动。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是在漓江上游干流及其支流上修建斧子口、小溶江及川江三座控制性工程,总库容为4.985亿立方米,总投资2431亿元。其主要功能是防洪与补水,让桂林城区防洪能力由现在的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每年为漓江补水3.14亿立方米,以维护“漓江游”这一世界级旅游品牌。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漓江生态,保证漓江常年达到每秒60立方米的流量。  相似文献   
97.
桂林漓江是以独特的岩溶山水风光称誉全球的一颗明珠,至今还缺少治理开发的总体规划,致使出现有损于自然风景的诸多问题。因此编制总体规划必须以保护风景资源和自然环境为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以“重自然、高起点、精管理”的编制思路,为构筑、建设世界一流风景旅游区提供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98.
陆军 《旅游学刊》2006,21(3):37-43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山水实景、经典文化与高科技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它的开发符合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文章梳理"印象·刘三姐"的文脉(R),并对它的市场(M)、主题(T)的选择以及旅游产品(P)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最后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的借鉴意义和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
桂林遗产保护规划新方法初探——构建漓江遗产廊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大山  冯兵  翟慧敏 《旅游学刊》2007,22(11):28-31
由于我国遗产保护制度存在的局限性,一些线形文化景观遗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本文通过借鉴美国的"遗产廊道"的保护理念,论证了构建"漓江遗产廊道"的可行性,并初步探索了构建漓江遗产廊道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00.
古塬写意     
我曾光顾过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寻找文化的魅力,诸如秀丽佳天下的漓江;归来不看山的黄山;长亭连短亭的西子湖畔。然而,那些驰名中外游人如潮的景致,都是匆匆一过,真正能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乃是渭北高原上一个普通的所在。这里虽称塬上,却有关中平原共同的特点,土地是平展展的,没有那巨大高崖和深深的沟壑。春天,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