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81篇
工业经济   12篇
计划管理   86篇
经济学   118篇
综合类   39篇
运输经济   8篇
旅游经济   16篇
贸易经济   99篇
农业经济   284篇
经济概况   2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41.
后扶贫时代,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共同富裕,成为新的研究问题。医疗保险作为分散疾病风险的重要工具,对于稳定和提升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降低家庭财务脆弱风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家庭财务脆弱性和脆弱程度指标,并进一步细分财务困境家庭和边缘脆弱家庭,从家庭可持续生计资本视角,探究医疗保险对家庭财务脆弱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改变家庭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对家庭财务脆弱的影响。其中,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体,居民医保能够显著降低所有家庭陷入财务脆弱状态的概率和程度,尤其对边缘脆弱家庭的效果更显著;商业医保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能够进一步降低家庭陷入财务脆弱状态的概率及程度,对财务困境家庭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建议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不同渠道增加家庭的可持续生计资本,缩小医疗保障需求缺口,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改善家庭财务状态。  相似文献   
942.
基于“结构一行为”耦合范式,提出中心城镇偏离度的概念以刻画农户与区域中心城镇的“地理一市场”距离,利用四川凉山地区脱贫村户调查数据,讨论中心城镇偏离度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凉山地区农户生计策略呈现空间分异特征,低偏离度农户进城务工动能足,高偏离度农户融入乡村产业倾向高;中心城镇偏离度对农户生计策略的作用渠道表现为“信息效应”和“基建与公共服务支撑效应”,这种作用也受家庭劳动力结构与帮扶政策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中心城镇偏离度及生计策略对农户脱贫增收的影响发现,毗邻中心城镇或市场的农户通过稳定务工等自主生计而实现收入提升,偏离中心城镇与市场的农户在从事小规模种养等农业生产时,受限于基建物流与社会化服务不足、病虫害或灾疫冲击,缺乏增收稳定性。上述研究为引导农户基于可持续生计内生融入城乡经济循环,推进巩固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及共同富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43.
探索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的协调发展,对实现海洋强国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舟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旨在为舟山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海岛旅游产业与乡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研究表明:2011—2020年舟山市两区两县两系统耦合协调度都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其中,2011—2016年,海岛旅游产业与农村可持续生计耦合协调水平呈显著增长状态,2017—2020年,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缓慢增长,但最终舟山两区两县均达到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944.
易地搬迁大中型集中安置区脱贫户离农现象普遍,对迁出区土地利用产生连锁冲击,用好迁出区耕地资源,事关搬迁脱贫户可持续生计以及脱贫成果巩固。本文建立生计分化、组织嵌入和耕地撂荒行为的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和贵州24个大中型安置区827户搬迁脱贫户微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非农活动增加与身份认同加深为表征的生计分化,加剧了搬迁脱贫户撂荒耕地发生率,其中身份认同加深对耕地撂荒的影响更大;组织嵌入能显著抑制搬迁脱贫户耕地撂荒行为和因生计分化而引发的耕地撂荒比率,进一步考察异质性组织嵌入的调节作用,发现其负向调节效应主要源自林果类组织。基于此,创新迁出区农地流转服务,依据移民生计分化鼓励内部定向流转,同时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结合区域特色优势扶持发展省工性林果业复合经营,尽快走出迁出区耕地撂荒与资源错配困境。  相似文献   
945.
数字普惠金融凭借技术优势,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绿化度、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扶贫政策效果四个维度构建绿色减贫指标体系,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绿色减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减贫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但这种促进效应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不断提升略有减弱。此外,从传导途径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直接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与收入分配效应来促进绿色减贫发展。  相似文献   
946.
庾虎  张丹婷 《经济论坛》2023,(2):93-101
为反思小农经济脆弱性,构建“资本—风险—制度”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从生计资本、生计风险和富民制度等三个维度对经济脆弱性的生成机制进行多重逻辑分析,指出小农生计风险的多元性和生计资本的匮乏性导致了小农生计的脆弱性,“输血性”制度以及生计资本的间接性、转化性导致了富民制度的悬浮性,经济脆弱性正是在小农生计脆弱性和富民制度悬浮性的内外双重因素作用下生成的。基于这一反思,从小农生计资本再造、生计风险规避和富民制度重构等三个维度提出解决小农经济脆弱性的规范进路。  相似文献   
947.
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户生计旅游转型与空间地理位置存在关联,旅游环境下区位条件已成为农户生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遵循顺序解说型设计,该研究采用逻辑回归评估区位条件对生计旅游转型的影响,并通过质性分析探究区位条件对生计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旅游视角下农户生计分化类型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分布规律,生计旅游化程度随农户与景区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农户区位对生计旅游化转型具有显著影响;(2)既靠近景区又靠近公路的住宅具有旅游经营优势,优势区位助推农户发展形成旅游经营生计,且住宅区位已呈现资本化,成为旅游经营生计中需要投入的资本要素;(3)住宅区位资本形成源于农户住宅的功能转换及外部辐射增值,游客在空间上的集聚及扩散决定了住宅位置的消费市场可达性,形成住宅区位的资本交换与极差地租;(4)景区对邻近社区具有农地、人力资源依赖性,邻近社区投入资源并参与景区旅游生产,社区农户为此获得旅游发展的制度性红利,旅游参与机会及发展福利伴随制度安排的演进而变化。研究有助于认识区位条件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对把控旅游地生计资本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8.
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等实地调查,发现洪泽湖退渔渔民面临着包括就业转产难、社会保障不健全、社会网络断裂等在内的一系列脆弱性困境。依据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提出促进渔民多渠道就业、健全精准帮扶机制、转变渔民思想观念和渔业旅游生态转型等4方面的治理路径,促使渔民在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基础上形成与水域生态共生共利的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949.
新冠疫情对易地搬迁农户的生计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生计方式由农业向旅游服务业转型的景区依托型安置区农户生计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以三清山风景区的银湖湾安置区为例,分析了安置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探讨了新冠疫情对安置区农户生计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提出了增强农户生计抗风险能力的若干对策。研究发现:(1)易地搬迁对农户的生计资本产生了较大影响。搬迁后,总体上农户生计资本有所增加,农户的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增加明显,自然资本则直接被旅游资本所替代,由此引起相对于旅游业经营而言人力资本的减少;(2)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重创直接影响到银湖湾安置区农户的生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潜在影响明显;(3)失地、依赖旅游业、组织化程度低、安置后管委会角色退出等形成了安置区农户生计所处的特定情境,疫情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程度与此特定情境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可为其他类型安置区农户生计的疫情影响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增强易地搬迁农户生计的抗风险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50.
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因地制宜制定农村低收入家庭相对贫困防御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落脚点。研究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与生计多样性的耦合关系为世界减贫提供理论参考。以阜南县686户受访家庭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模型、生计多样性测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不同生计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探究低收入群体生计多样性和生计可持续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具有一定差异,外出务工型农户相对贫困程度最低,相反,政府兜底型农户相对贫困程度最高。(2)生计多样性测度结果显示,兼业型农户指数最高,农业主导型和外出务工型次之,政府兜底型农户生计多样性指数最低。(3)受访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与生计多样性耦合关系类型多属于过渡类。不同耦合协调类型农户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是家庭因素、经济条件、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