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5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132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 饲料投喂是鱼类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其实,鱼类同其它动物一样,长时间的投喂不足会导致鱼体瘦弱,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导致生长缓慢乃至停滞,且诱发各种鱼病。甚至致鱼死亡。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饲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保证养鱼增产增收增效益。现将六点体会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经济》2012,(6):71-71
一、不宜用生水所谓生水,是指未经煮沸的冷水。生水中含有许多致病菌,如性病病原体等。如果女性直接饮用生水或者身体直接接触生水,极易感染这些病菌,从而致病。 二、不宜剪腋毛 有些人认为夏季穿短袖或无袖衣裙时腋毛露在外面不雅观,就用剪刀剪去,有的甚至用刀片刮去腋毛。其实,这样做有损健康,可能造成腋窝部位的细菌感染,不仅局部疼痛难受,还容易发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正>1鱼类疾病诊断依据(1)判断是否由于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有些养殖鱼类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并非是由于传染性或者寄生性病原体引起的,可能是由于水体中溶氧量低导致的鱼体缺氧、各种有毒物质导致的鱼体中毒等。这些非病原体导致的鱼体不正常或者死亡现象,通常都具有与病原性疾病明显不同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一、坚持预防为先加强防重于治1.预防是病害防治最主动、最积极、最有效有措施。鱼类等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其生病后不能像陆生动物那样易于发觉,往往在发觉时,已有部分死亡,另外,给药的方法也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计量很难准确把握。实际上,鱼类在发病后,一般都已停食,内服药不易奏  相似文献   
15.
<正>一、造成甲鱼生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一是水质恶化。如长期不换新水,池中的残饵和排泄物的大量存积,会使病原体大量繁殖、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换新水时,还要注意新水的水质。二是放养的密度过大或甲鱼苗的规格  相似文献   
16.
<正> 一、鱼类致病菌大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多数适温范围在25℃~30℃之间,喜欢弱碱性环境。(PH7.2~76)。据此,在鱼病防治上:一是可选择对鱼类致病菌敏感的抗菌素,如红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呋喃唑酮、磺胺噻唑、磺胺胍等药物。施药时,对体表性细菌病(如白头白嘴病、白皮病、打印病  相似文献   
17.
不过分依赖疫苗。过去,将防冶猪传染病的重点都放在消灭病原体,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上,如今,要把防病观念转变为通过增强猪自身健康提高抗病力。这也是实现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草鱼呼肠孤病毒,球形颗粒,直径65~72nm。2.流行情况(1)流行地区1970年首次发现,此后相继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上海、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各主要养鱼区流行。  相似文献   
19.
1 媒介生物与媒介生物性疾病 1.1 媒介生物及其分类 媒介生物又称病媒生物,是指那些本身不导致疾病,但通过在不同宿主间传播病原体而导致疾病流行的动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动物.常见的媒介生物主要包括三类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门蛛形纲的动物,包括蜱、螨等;一类是昆虫纲的动物,主要有蜚蠊目的多种蜚蠊(蟑螂),双翅目的蚊、蝇、  相似文献   
20.
弓形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弓形虫设计特异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鉴定方法,并用临床样品和其他6种病原体验证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等参数,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