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9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8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32篇
农业经济   27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黄静文  倪方良  周敏 《物流技术》2023,(9):69-72+105
为了解决废旧产品资源浪费和量化环境污染问题,建立了基于碳足迹的再制造产品供应链碳成本模型。首先,基于碳足迹的理论基础,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根据目的的确定、计算边界的确定、碳排放源分析、计算方法的选择,结合再制造产品的特点,将碳足迹的核算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再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建立了回收拆解阶段、生产制造阶段、产品销售阶段、使用维护阶段的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模型。基于碳足迹核算模型,对考虑碳足迹的再制造产品供应链碳成本分析求解。最后,通过列举案例,分析计算出再制造产品供应链碳成本,验证了基于碳足迹的再制造产品供应链碳成本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2.
文章将在华和在美外资企业放在统一的全球价值链(GVC)框架下,构建反映企业异质性的全球投入产出模型,对比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美两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华外资企业的碳排放和占比都低于在美外资企业;与美国相比,虽然中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明显抑制了在华外资企业的碳排放,但在华外资企业的生产结构更高碳了;在华外资企业的碳排放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境外需求,而在美外资企业的碳排放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国内消费;在华外资企业引致了大量内资企业的碳排放,但在美外资企业引致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外资企业中。为此,中国需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选择性地引进高质量且低碳的FDI,并要重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对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NEP)是碳足迹估算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其影响因素繁多复杂,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然而,以往的碳足迹估算在不同区域采用统一NEP值,导致碳足迹估算结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本研究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CMIP6)中ACCESS-ESM1-5、CanESM5、CMCCESM2、MPI-ESM1-2-HAM、MPI-ESM1-2-LR和NorESM2-LM六个生产力模型估算的林地和草地时空动态的NEP数据,探究2005–2019年中国碳足迹时空变化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明显的省际差异,东南沿海省份的碳排放量普遍高于西北地区。不同生产力模型估算的各省份NEP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东部林草资源丰富区(如广东省、广西、福建省等)的NEP较西北地区(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及高城镇化水平(如天津)地区更高。中国北方省份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均高于南部省份,中东部重工业主导发展区(如山东省、河...  相似文献   
164.
165.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日益严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共同议题。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部门碳足迹的准确测量不仅可以定量评价工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还可以为产业低碳化提供基础支撑。首先,聚焦于碳足迹的研究进展,梳理国内外文献对于碳足迹的不同定义,以便更清晰地理解该概念及其主要差异。其次,采用CiteSpace分析,从关键词频次、聚类图、时间线图、突现词等若干角度对工业部门关于碳足迹的研究进行量化分析。最后,对碳足迹在工业部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用SWOT分析工业部门碳足迹的测算方法,进一步深入讨论工业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系统边界以及评价标准。目前工业部门碳足迹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碳足迹定义需进一步统一并完善;碳足迹研究数据面临获取性与准确性的挑战;工业部门系统边界需要统一标准;工业部门碳足迹评估方法有待进一步确定;工业部门碳足迹研究对于实践的引导仍有所欠缺。未来需完善并统一工业部门碳足迹评价以及系统边界的确定,探索工业部门碳足迹数据准确采集,有机结合碳足迹核算与碳交易、碳市场,发挥碳足迹评估在工业部门科学有序降碳作用。  相似文献   
166.
碳足迹税是打破传统环境治理形式与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政策尝试。基于2007—2020年中国26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碳足迹税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模型实证检验碳足迹税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碳足迹税对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碳足迹税对东部和中部城市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西部与东北城市并不显著;碳足迹税能够明显促进低级别城市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高级别城市并不显著;碳足迹税对非资源型城市高科技产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资源型城市并不显著。对此,政府层面应致力于优化碳足迹税收征管方案、探索碳足迹税收征管体制实施路径;企业层面应加速推进碳足迹税认证与推广、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及强化内部监管。  相似文献   
167.
为助力构建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格局和建设低碳城市,本文以南宁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的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碳足迹压力指数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南宁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碳排放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探究其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南宁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地类转向多种地类的特征。(2)时间上,南宁市碳源、碳汇和碳排放量均呈现先上涨后下降的趋势,碳排放风险、碳足迹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南宁市碳排放量点密度主要集中在市区部分,而周边五县较为稀疏。碳风险压力与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类似,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3)在不同的年份,各类型土地与其碳排放量之间的平均关联度不同,其中最大的是耕地,其次是林地,其他地类平均关联度一般。  相似文献   
168.
金慧  刘敏  高咏铮 《科技和产业》2023,23(18):68-73
双碳“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提出挑战。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控碳、减碳势在必行,研究山西省旅游业碳足迹与碳承载力动态关系,对于山西省乃至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对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旅游碳承载力测度,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山西省2000—2020年旅游碳足迹和旅游碳承载力动态关系,提出二者协调发展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人均旅游碳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山西省旅游碳承载力总体上升但人均旅游碳承载力波动下降;山西省旅游碳足迹与旅游碳承载力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9年受新冠影响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