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区域城乡文化系统耦合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城乡文化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模型,分析城乡文化系统的耦合关联与成因.结果发现:①系统之间关系较为密切,绝对差距大于相对差距.②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耦合的主要动力.③现实的系统耦合关联中尚存在“冲撞”、“替代”和“异化”等问题域.④耦合度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部大于东部沿海和西部,南方大于北方.自然环境、经济结构、历史和制度是导致其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⑤可将中国大陆31省(市、区)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依存型四种类型,其中拮抗型占主体,其次依存型. 相似文献
72.
73.
自长吉图先导区成立以来,三次产业耦合程度一直处于磨合阶段,这说明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长吉图区域三次产业间相互作用不强,产业间关联性较低,产业间要素流动不充分.同时,长吉图区域三次产业耦合协调程度一直徘徊在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吉图区域存在着产业层次较低,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创新能力较差等问题.完善市场机制、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等政策措施将有助于长吉图先导区三次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4.
75.
城乡融合中的耦合协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算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为促进城乡融合、识别城乡发展战略的薄弱点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城乡融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其中,菏泽、聊城等地为城乡发展的“低洼地带”;在样本期间内,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轻微下降,城乡政策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乡之间具有较好的融合发展态势;菏泽、聊城等边缘地市存在明显的“低耦合度—低协调度”特征,城乡发展关系需进一步优化。结论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应摒弃粗放型发展模式,结合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6.
77.
基于系统耦合视角对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在同一区域中互为发展和约束条件且两者耦合作用明显。通过构建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耦合模型,判断区域内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耦合程度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新型城镇化耦合度会对产业集群发展产生门槛效应,提升耦合度是产业集群获得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时,需要注重产业集群和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8.
79.
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乡系统耦合的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探讨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系统耦合的驱动因素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城乡系统耦合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城市非农产业效益、城市就业与投资对乡村具有较强的作用;农村的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效益与城市子系统的关联性较强。②吉林省中部地区城乡耦合度总体上呈现东、中、西的空间分异特征。耦合度高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耦合度较低的县域集中成片分布在研究区中部的哈大沿线和5个地级市辖区。(3)依据城乡系统耦合度与人均GDP的关系,将吉林省中部24个县域划分为协调型、磨合型、拮抗型和低水平协调4种空间类型,其中拮抗型县域数占全部县域总量的54%,是今后吉林省中部粮食主产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