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2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93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内蒙古退耕土地生态建设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内蒙古土地开垦与退垦情况解放后出现4次开荒高潮,共开垦5700多万亩.全区近10年开垦草原587万亩、林地73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超过4亿亩,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扩展.论述了退耕的必要性、可行性,及退耕后的实效;提出问题及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2.
关于甘肃、内蒙古两省(区)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考察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前退耕还林还草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和热点问题。我们对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两地重点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情况及所碰到的政策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甘肃考察的重点是陇东的兰州、平凉、天水、定西4地7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严重水土流失土地;内蒙古考察的重点是阴山以北的乌兰察布盟4个旗(县),属于在的风蚀沙化区。这些地区分别代表了我国两大不同的生态地理单元,基本能够说明我国西部黄河流域的生态问题。另外,陇东基本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而内蒙古基本属于人少地多的地区,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上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3.
吴旗县退耕、生态移民跟踪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吴旗县是"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结合试点县"。研究吴旗的退耕、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对了解西部相关问题有一定典型意义。近年吴旗退耕、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的力度和方式方法均有很大进步。但如何稳定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仍未真正解决。与西部许多退耕区类似,减低当地人口压力是今后的必然选择。因此,利用城市化趋势,强化"东西部对口扶贫"机制中的对口劳务输出机制,加快西部贫困暨生态脆弱区的劳务输出,并依托户籍改革对其中符合条件者优先实现彻底转移,是今后国家西部生态战略、扶贫战略意义深远的抉择。  相似文献   
204.
生态退耕是我国治理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生态退耕行为具有极强"公共性",政府的参与及参与效率的高低十分重要.目前在生态退耕过程中政府行为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和投入方式单一等.因此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建立长效的生态治理资金供给机制,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资金负担比例,发展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等,以促进生态治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5.
[目的]试图从微观层面农户参与视角分析保护区建立对多维贫困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类似地区改进扶贫政策、创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提供实证支撑。[方法]文章以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19年收集的364份有效问卷,构建“农户参与—生计策略—家庭贫困”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二项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湿地保护对减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受访农户贫困发生率超过75%,非参与农户贫困发生率比参与农户高约29%。(2)收入偏低、脆弱性大,信息闭塞,难以获得金融支持是关键致贫因素。(3)农户参与湿地保护显著利于多维减贫,并对收入、生活质量、就业及发展单维度减贫具有显著影响。(4)生计策略多样化和非农化对减贫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4.48%和17.26%。[结论]建议提供多样化生计模式,对参与和非参与农户精准施策,完善保障机制,提高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206.
<正>评估政策的有效性对于决策者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要研究政策有效性问题,退耕还林政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它具有长周期、多目标、政策实施范围广、目标群体多等特点。本文提出了政策有效性包括政策设计的有效性、政策传导的有效性、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政策反馈的有效性四个方面,并从这四方面分析了哪些因素导致了退耕还林政策的无效性,并提出了提高政策效率的对策措施。一、一个政策有效性评估框架  相似文献   
207.
牧草被称为“绿色黄金”,通过种草养畜,就地转化,实现过腹增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生态建设力度增大,加强退耕还草工作已成为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一、实施退耕还草的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牧草业是  相似文献   
208.
本文以对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追踪调查为基本依据,重点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的实际生存状况及其对该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缺乏制度激励,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强调,当前一段时期是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时期,其中相关后续性政策能不能及时到位,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9.
为了评估生态退耕是否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本文从粮食生产的角度出发,基于“三调”数据对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明了生态退耕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生态退耕虽然会对耕地面积造成影响,但由此带来的土地优化效应、生态补偿效应以及要素密集效应也会对粮食产量进行补偿,从而达到地减粮增的效果。因此在牢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统筹生态建设,对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