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2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93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进化博弈论的前提假设由“完全理性”修正为更符合现实的“有限理性”。引入较为经典的2×2“鹰鸽”对称博弈模型,分析我国退耕还林中农户行为选择。指出:农户采用不退或复耕和退耕或保持退耕的动态均衡比例,最终取决于两种行为的收益比例。建议政府要尽可能保障农户的预期或实际的退耕收益,实行弹性的政府退耕补助政策,尽快制定和颁布明细的后续政策,以减少农户的风险心理预期成本,最终实现退耕工程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2.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卢良恕近日称,中国耕地面积继续减少,2003年由于建设用地、结构调整、灾害毁坏及生态退耕等,净减少耕地253.7万公顷。他说,包括这一资源与环境问题在内,中国农业发展仍面临多项挑战,归纳起来有八方面。  相似文献   
83.
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生态工程,其成果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农户的维护意愿。文章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法,分析影响农户维护意愿的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对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以农户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前提下,其自身农产品供给能力、向工副业转移的能力,以及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影响农户的维护意愿的显著因素。因此,政府深度参与、完善相关政策并引入市场机制有助于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4.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发放钱粮补助开启农业生态—经济联合生产,但补偿激励效果乃至整个工程的可持续性仍不确定。通过引入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概念,构建退耕农户模型并分析工程的补偿机制及其激励功能。研究表明:联合生产动态的互补—竞争关系条件下,刚性的补偿机制具有弱激励性,只有生态—经济生产呈互补关系时,退耕补偿才能促使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85.
中国草地资源丰富,有18大类、38亚类、1000多种类型的各类草地,拥有天然牧草植物7000多种,引入栽培草种也有数百种之多,中国拥有60亿亩草原及草山、滩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立草为业,目前中国的草业已初见雏形。  相似文献   
86.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桐湖村因地制宜,以水富民,2002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最近,省领导誉其为平原湖区调整增收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7.
路明 《城郊发展》2003,(6):9-11
建设生态城市是我们新世纪的目标——沙尘暴的源头不在沙漠而在“沙漠化土地”——防治沙尘暴的对策就是“保护性耕作”,就是推广“免耕法”——就是退耕还草、扩大冬小麦面积——绿地对城市有特殊的作用,在城市种植绿色植物的同时要引入消费者,否则绿色植物将成为大量的垃圾——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解决垃圾问题,要用生态原理来指导,坚持资源化、生态化、无害化的原则——污水回灌农田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8.
89.
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90.
[目的]农地退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农地退耕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山区生态恢复提供新的路径。[方法]文章基于武陵山区180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山区农地退耕的因素,重点分析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地退耕的影响。[结果](1)研究区劳动力转移现象明显,85%的农户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转移比例达到51.61%,户均转移劳动力数量占家庭总人口的29.90%;(2)研究区农户退耕较为普遍,退耕农户占样本农户的55%,户均退耕面积0.31hm2;(3)非农收入和农业劳动力比例对农户的退耕面积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家庭女性劳动力数量、家庭总人数、承包地面积、种植耕地的总块数、两个地区哑变量——万木乡和丁市镇也显著影响了农户的退耕地面积。[结论]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非农收入增加促进了农户的农地退耕,但是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农业劳动力供给减少又降低了农户的退耕地面积,最终两者的作用相互抵消,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的退耕地面积产生了不可确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