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25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2篇
农业经济   93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法学视角下生态用地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上的生态用地不宜采纳生态中心的观点,是指为了保障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功能重要的土地.现代法学上的土地不包括水资源在内,决定了法学上生态用地宜作为国土范畴,才能将生态功能重要的陆地水域纳入其内.耕地的生态条件虽好,但因其实现粮食安全的立法目的决定了不宜纳入生态用地.以实现"粮食换生态"目的的生态退耕地,因不宜作为耕地决定了应为生态用地.只有那些历史上形成的生态条件恶化、只能保存其现状的未利用土地,才可纳入生态用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92.
以不断增加农资投入的方式提高耕地单产,是西部生态退耕区为缓解因耕地数量减少所导致的农作物总产量下降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但种植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随之加重。如果不重视这种风险,生态退耕的作用将会被环境污染所抵消,使生态退耕区面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该文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利用能值分析探讨西部生态退耕区1998~2008年期间的种植业面源污染潜在风险的变化特征。建议西部生态退耕区的农资投入应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和利用率,并不断加强产地环境监测;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注重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
中国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省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目的分析全国1996-2005年耕地变化的情况和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子及其正负相关性与空间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二元定距变量相关性分析方法计算众多因子与耕地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寻找因子在显著与不显著中出现的频次及正负相关性的一致性;最后分析主要影响因子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在研究期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主要是生态退耕所致;众多因子中的主要驱动因子有14个,基本上与耕地呈现出负相关,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研究结论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寻找地域之间驱动因子的差异,其主要驱动因子可作为后续耕地变化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应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对比分析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的退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强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精准扶贫效用提供信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林业生产经营技能、退耕补偿满意度等是影响农户退耕意愿的重要因素,且不存在显著的贫困尺度差异;第二,亲戚中是否有乡(村)干部、同村人的退耕效果、退耕风险感知、退耕预期收入等对贫困农户与非贫困农户退耕意愿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规范并强化乡(村)干部的引导作用,建立退耕还林的典型经验推介机制,提升退耕农户的林业生产能力与非农就业技能,以切实增强工程区贫困农户的退耕意愿,有效凸显退耕还林工程的扶贫减贫效用。  相似文献   
95.
云南省罗平县富乐镇半坡村委会半坡村的徐红光,1990年通过自筹和银行贷款两条渠道,共投资200万元,承包了荒山2760亩,种植了华山松,杉木,冬瓜树等树种,到1995年完成全部造林任务。同时,他还统一管护半坡村上原本应由各村民自己管护的退耕还林地558亩(在罗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是率先推行的一种较好的管护模式)。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连续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因果及空间交互关系。[结果](1)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年均减少耕地69.53万hm2,还林还草是耕地主要减少去向,2020年和2004年是退耕还林还草高峰年,中上游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上游地区长期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产值增加有利,中游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更多,中上游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3)从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下游地区退耕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具有一致性,黄土高原南部和太行山附近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指标呈高—高集聚,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退耕与农业产值呈小范围高—高集聚。[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是黄河流域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退耕...  相似文献   
97.
为实施好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国家已经并将要投入巨额资金,根据国务院批准下达我省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到2010年止,中央累计下达我省的天保工程资金将达200480万元;同时据有关信息反映,目前中央正在编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方案,到2010年止,中央投入到我省的退耕还林还草的资金也不少,如果加上地方配套,数额更大。如何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保证资金的安全,是财政部门肩负的重大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宗旨,管好用好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资金。  相似文献   
98.
西部开发是一个大战略,事关中国在本世纪以及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西部开发中涉及的问题,不论是生态环境重建和保护,还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抑或教育科技和人力资源开发,也都是大题目.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政策实践,都有一个怎么做的问题.大战略、大题目,当然需要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提纲挈领,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布局,有几个实施的重点,有一些关键的举措.  相似文献   
9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耕地数量日趋减少。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增加耕地的有力手段就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力度。土地开发整理中新增耕地面积大小是项目实施的重要目的之一,不管在项目的可研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验收阶段,新增耕地面积都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00.
八十年代初,在世界粮农组织的援助下,宁夏西吉县以退耕一亩日补助100公斤粮食的办法,退耕还林还草156万亩,加上地方运费及种苗等费用,共耗资9600万元人民币,号称“亿元工程”。1985年,世界粮农组织派员验收工程时,退耕的156万亩沟坡地已林茂草丰,长势喜人,得到专家们的好评。但是。事隔15年,当专家们再去考察时,一个个惊呆了:林茂草丰的景象已不复存,80%以上的林地草场又被滥垦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 这一耗资巨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为什么会失败呢?专家们与当地干部群众认真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亿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