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23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48篇
计划管理   201篇
经济学   78篇
综合类   9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94篇
农业经济   258篇
经济概况   100篇
信息产业经济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1月9日,国家林业局通报了11起严重违法占用林地项目。"我国林地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对记者表示,为切实加强林地管理,保障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国家林业局决定挂牌督办重点案件,并督促各地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2014年,国家林业局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实地查验相结合的方法,对29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49个县的林地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还针  相似文献   
42.
随着兰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热岛效应也逐渐加剧。以遥感技术为基础来研究兰州市的热岛效应。根据1999和2009两期遥感影像计算研究区的植被盖度、地表比辐射率和亮度温度等数据,利用这些数据通过基于影像的方法反演出研究区的地表温度,进而研究热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兰州市西北部和东南部植被覆盖良好的区域地表温度低,热岛效应不明显;中部黄河沿岸主城区温度较高,热岛效应相对明显;西南部沙漠和黄土丘陵覆盖区地表温度高,热岛效应最严重。通过GIS的时空分析研究1999-2009年间兰州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化情况,结果得出这10年间兰州热岛效应的变化与植被盖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植被增加的区域热岛效应降低,植被减少的区域热岛效应加剧,说明植被可以有效缓解水土流失。总体来看,兰州主城区城关区和西北、东南部高植被覆盖区热岛效应逐渐减缓,中部黄土覆盖区热岛效应加剧。分析热岛现象产生和异常的原因:沙漠及黄土吸热、保温能力强,热岛效应明显;主城区因加强了绿化,热岛效应有所减弱。植被有降温作用,高植被地区热岛效应相对较低。针对兰州热岛效应的演化情况提出减缓热岛效应的措施:对于黄土丘陵地区,需要加强绿化,削山重建,改变地表覆盖结构;对于高植被覆盖区,要继续保持加强绿化;对于主城区,除了增加绿地面积,还需要合理规划工业和商业范围。  相似文献   
43.
[目的]作物遥感分类是作物面积监测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开展农作物长势、产量等专题监测的前提。特征选择是作物遥感分类的关键步骤之一,能够有效提高作物遥感分类精度和效率。文章使用后向消除的特征选择方法明确最优特征集的大小和内容,比较不同优选特征集的分类效果分析4种特征排序方法的优劣。[方法](1)提取河北省深州市旱地作物关键生长期(6月3日、6月27日、7月21日) RADARSAT-2数据的3类特征变量共114个。(2)比较基于不同度量方式的4种特征重要性排序方法,根据特征排序结果采用后向消除方法逐步简化特征变量,确定最优特征个数,得到优选特征集。(3)比较不同优选特征集在随机森林方法下的分类效果。[结果]特征排序方法中极限树的效果最好。使用极限树算法优选的特征集参与随机森林分类,能用最少的特征(11个),达到最高的精度(92.63%)。并且与全部特征(114个)的分类结果相比,总体精度只下降了1.78%。[结论]后向消除特征选择优选出的特征集能够明确最优特征个数,能够在保障分类精度的同时有效提升分类效率,优选出的特征集可为同种种植结构下的旱地作物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3S技术从其发展到现在,已在国内外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3S技术在我国林业中的运用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3S一体化、智能化的进程。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林业理论的提出与完善,3S技术在各个领域将以其强大的功能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中国利用遥感技术进行世界粮食估产,已成为全球鼎立的‘三足’之一,这代表我国在该领域的能力已达到国际水平。”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专家组组长郭华东院士在6月4日召开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专题“大  相似文献   
46.
崔俊生 《投资与合作》2014,(10):247-24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各方面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就因此如此需要对地理方面的信息进行探索.现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结合是为了进行更好的科技研究,也是在空间中常用的技术.当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之后,更能引起新一轮的地理研究的兴趣.本文就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结合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人们能够对此更加了解.  相似文献   
47.
利用2006年DMC和2008年UCD两期高分辨率的正射航空遥感影像,对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提取并分析了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近两年仓山区建筑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福州市城区建筑用地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新建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大于改扩建建筑用地面积;福州市中心城区逐渐往仓山区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48.
尺度变化对油菜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是遥感估产的基础工作之一,监测结果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随着多光谱和多空间分辨率数据集的日益普遍,多尺度遥感数据源的综合应用是进行大范围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必然趋势,因此尺度变化对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该研究采用高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油菜种植面积提取,对其提取结果进行基于简单多数原则的尺度转化,得到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提取结果,通过与地面实测样方数据构建误差矩阵进行精度分析,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影像对作物种植面积遥感信息提取精度的影响。运用多种精度评价指标,从不同空间分辨率、不同监测方法、不同遥感监测时相等角度系统分析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中的尺度效应问题。为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综合应用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中的数据选择和精度保证问题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9.
以济宁市任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域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期Landsat ETM与TM影像,通过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建筑归一化指数(NDBI)以及水体归一化指数(NDWI),利用决策树算法确定各地类的综合阈值,建立决策树模型,得到了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类精度。同时通过对研究区2001至201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最终得出结论:(1)利用决策树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2)任城区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在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扩张理论和方法,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城市形态定量分析指标如扩 张面积、扩展速率指数、扩张强度指数、形状指数、分维数、紧凑度指数等,结合RS和GIS的空间分析和 统计分析研究钦州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展特征。以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钦州市1987~ 2010年建成区信息,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钦州市以主城区扩展为主,1987~2010年主城区已经历 缓慢扩张向快速扩张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钦州港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扩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05~ 2008年主城区与钦州港区扩张均呈现缓慢;1987~2010年间,主城区和钦州港区的建成区形态较简单,且 呈现不规则的变化趋势,在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张的前提下,该时期内建成区以外部扩张为主内部填充为 辅;钦州港区从1990~2010年面积扩张以外部范围延伸为主;目前钦州市建成区发展处于中速发展向快速 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仍将趋于剧烈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