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128篇
工业经济   33篇
计划管理   257篇
经济学   395篇
综合类   17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86篇
农业经济   299篇
经济概况   38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标对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文章从微观农户视角通过数字乡村整体架构,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数字乡村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Kakwani指数上升0.0010。(2)分维度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经济数字化使收入差距提高了0.0009,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作用效果最明显。(3)异质性分析还发现,通过数字乡村建设,非林区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187万元,非林业生产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0.0656万元,两者增收效果更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精英俘获,高学历农户和高社会资本农户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提高0.0496万元和0.0267万元,不利于弱势群体分享数字乡村建设红利,带来了严峻的收入分化问题。(5)机制分析显示,数字乡村建设使高收入农户的农业生产发展增加1.5457万元,非农就业的概率增加0.1427,从而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根据研究结论,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补足乡村...  相似文献   
102.
103.
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调整是村庄地权界定的重要方式,却具有体现集体成员权公平和破坏经营权稳定的双重性。已有研究大多从其体现的经营权不稳定出发,认为农地调整会抑制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本文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响应能够使农地调整的作用机制发生重要转变:一方面,农户改变农作物种植类型能够弱化经营权的不稳定,并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家庭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则降低了农户对农地经营的依赖性,从而使得经营权不稳定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作用趋弱。基于全国9省(区)2704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背景下,农地调整会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其中,种植结构的"趋粮化"强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正向激励,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普遍化则弱化了农地调整对劳动力非农转移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4.
基于9省18县市2009~2013年1452户农户数据,运用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论证了非农就业地理距离,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对于农户林业投入行为会产生的影响。基于研究得出结论:非农就业的地理距离越远,家庭外出务工指数越高,对家庭林业投入产生的负向作用越大;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中,林权贷款以及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农户林地面积、所在村到县城距离、是否为山区、是否获得林权贷款以及是否参与林地流转都对农户林业投入有显著影响。因此,提出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推动农户本地非农就业以及推动林地流转与林权贷款等配套改革措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新疆第三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会导致其产值的增加;一二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06.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利用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630户稻农的数据,在构造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综合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关注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以及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非农就业在总体上抑制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②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变量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具体而言,非农就业通过减少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的地块集中程度和生产专业化水平抑制了农户的生态生产行为。③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影响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向后推移,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负向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07.
非农就业能否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要素差异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基于2012年、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收入边际效应及群体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非农就业会通过改变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提高其家庭收入,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明显。参加非农就业会促使农户租出更多土地,同时在农业中以资本代替劳动,进而实现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双重增长。农户家庭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数量型转移到人力资本型转移的转换过程,这使得非农就业促进农户增收的边际效应存在“倒U型”趋势,当家庭非农化程度很低或很高时,非农就业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具体来说,随着农户家庭非农化程度不断提高,非农就业对非农收入的提升效应先升后降,对农业收入的提升效应持续下降,对总收入的提升效应亦是先上升后下降。要通过非农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努力实现非农收入和农业收入同时增加的“双引擎、双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08.
在农户非农化与融资难的双重背景下,基于2014年和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运用传统Tobit模型和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首次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的影响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克服了内生性问题,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一是非农就业对农户融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不同融资渠道而言,非农就业可以同时促进农户获得正规和非正规融资;二是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青年、教育水平高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户融资促进作用更大;三是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主要通过收入增加和土地流转两种效应来促进农户融资。因此,大力发展非农经济,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与创业,是缓解农户融资难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09.
城市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对于维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而水源地农户对于水环境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环境。本文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通过支付意愿调查方法,利用密云水库周边实地调查的数据,得到水库周边农户的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环保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9%的农户没有支付意愿,有支付意愿的农户年支付额平均只有11.16元;家庭年均收入、环保意识、年龄、是否有非农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对城郊集体土地征用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扩张对城郊集体土地的大量征用,鉴于城郊土地的区位及权属特殊性,本文侧重讨论了城郊农用地和非农建设用地的征用补偿经济标;隹、法律程序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