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0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07篇
财政金融   459篇
工业经济   492篇
计划管理   2648篇
经济学   946篇
综合类   1135篇
运输经济   81篇
旅游经济   119篇
贸易经济   696篇
农业经济   811篇
经济概况   82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847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71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和2014年乌蒙山片区绿色减贫指数,评价该地区不同年份扶贫效果,这也为今后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依据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4个方面,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27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分析2012年和2014年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最终确定绿色减贫指数。同时,分析片区内各贫困县波动较大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城乡收入比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等指标。[结果]2014年相比2012年,乌蒙山片区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和扶贫开发与减贫效果指标值上升,社会发展能力指标值降低,绿色减贫指数提高了15.40%。各县第三产业比重均降低,但农村人均纯收入都有提高。四川省10个县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四川省除叙永县和美姑县,贵州省除赤水市,片区内的各贫困县城乡收入比降低。[结论]2014年,乌蒙山区在落实国家扶贫规划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各县之间差距较大,在今后的扶贫攻坚中,需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贫困类型和贫困程度,考察当地资源储备和环境现状,统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环境及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评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保证各市均衡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该文利用熵值法计算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Arc-GIS12.0软件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出"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东南低"的特点。其中,经济城镇化表现为"东北、西南和中部城市突出、西北和东南城市发展较落后"的特点,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特征相吻合;社会城镇化表现出中部、西南高,西北、东南低的特点;土地城镇化体现出以莱芜为最高值中心,以青岛、潍坊、淄博、济宁为第二高值的倒"C"型特点;人口城镇化则以济南为最高值,以菏泽、济宁、淄博、潍坊、青岛为第二高值;环境城镇化表现出"沿海城市高、中部城市低"的特征。[结论]山东省市域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且经济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起着直接决定性作用。山东省在统筹全省新型城镇化平衡发展过程中,注重当地经济建设是根本。  相似文献   
83.
[目的]从定量方面对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农业产业升级贡献结果进行研究,以准确把握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方法]构建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江苏省10年的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年度每个指标权重以及各准则层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得分值。[结果](1) 2007—2016年江苏省农业产业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成效,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2) 2012和2014年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增长最快,2016年出现大幅下跌,导致该下跌的原因是同时期农业集约型效益的大幅下降;(3)集约型升级和高效型升级对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江苏省农业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最大;结构合理型升级发展滞后。[结论]江苏省基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农业产业升级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加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江苏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4.
[目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是绍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探寻休闲观光农业新模式,能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分析法测算观光农业发展水平,从循环经济角度出发,评价2001—2016年绍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可持续性,提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循环型的休闲观光农业新模式。[结果](1)2001—2016年以来,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得分较高,资源环境可持续得分次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偏低。(2)现阶段绍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主要存在休闲观光农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休闲观光农业缺乏整体规划,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3)未来发展中,循环经济发展下的休闲观光农业可以开发建设时空复合循环型、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型、能量多级利用循环型、综合开发利用循环型等4种模式。[结论]未来绍兴市应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休闲观光农业中,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循环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 规划先行,科学利用农业旅游资源; 强化保障,建立休闲观光农业支撑体系,全面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5.
[目的]通过测算各地区农业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分析其比较优势并找出不足以便弥补差距,促进各区域农业科技配置能力的提高,为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省级农业科学院作为各省市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农业科研机构,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分析其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9—2016年相关数据,遴选了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计算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运用NRCA模型定量分析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益的比较优势。[结果]山东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位居全国第一,甘肃、江苏、青海农业科学院分别在农业科技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结论]省级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区域差异十分明显,但区域格局变化不大,且大致与各地区经济实力相吻合;农业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的农业科学院大多在农业科技物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农业科技人力、财力资源配置效益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6.
企业文化形成的结果将引发相对封闭、相对孤立的企业文化系统形成 ,从而导致系统的熵不断增加的自然发展过程发生。这样的结果使系统文化呈现出一种不断稳定、不断单一的文化发展趋势 ,以致产生文化差的完全消失 ,达到文化的完全均衡。企业文化的重建在于打破这种封闭、孤立的文化发展体系 ,延缓熵的自然增长过程 ,从而完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多元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7.
在《中图法》第四版中,主类号组配编号法的类目扩充到48处,但仍不能及时反映新兴科学技术,应增强主类号组配在细分类目上的作用,扩展其功能,以增强机动性、包容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88.
环境质量是影响游客旅游需求及福利的重要因素,但单一使用陈述性偏好法或揭示性偏好法仍存在诸多局限性。为探究环境质量改变对游客需求及福利变化的具体影响,结合旅行费用与条件行为数据,在明确现有环境质量状况下景区价值基础上,评估环境质量改善与恶化两种情景下,游客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质量改变直接影响旅行次数,从而增加或减少消费者剩余,但不会通过影响游客旅行费用间接改变消费者剩余,实际行为与条件行为数据偏好存在一致性;白洋淀景区当前消费者剩余为909.09元/次;环境质量改善使游客平均旅行次数增加1.45次/年,并使每位游客每年的消费者剩余增加1 318.18元;环境质量恶化使游客平均旅行次数降低1.41次/年,并使每位游客每年的消费者剩余减少1 281.81元。  相似文献   
89.
开展效益审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和优势所在。通过效益审计的国际比较分析,以便在我国更好地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完成国家审计署要在今后五年全面推进效益审计,到2010年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效益审计方法体系的目标。  相似文献   
9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西农垦原有的长期经济作物经营管理机制已不能充分调动家庭农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将长期经济作物岗位经营权作价长期转让给家庭农场自主经营管理,完善大农场套家庭农场的双层经营管理机制,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服务工作,特别是进行产品深加工、扩大销售,促进了农垦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出口的一体化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家庭农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经济实力,提高了职工收入水平。但改革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