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74篇
工业经济   179篇
计划管理   441篇
经济学   253篇
综合类   116篇
运输经济   18篇
旅游经济   57篇
贸易经济   285篇
农业经济   549篇
经济概况   2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Given the marked heterogeneous conditions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in Sub-Saharan Africa, there is a growing policy interest in site-specific extension advice and the use of digital extension tools to provide site-specific information. Empirical ex-ante studies on the design of digital extension tools and their use are rare. Using data from a choice experiment in Nigeria, we elicit and analyze the preferences of extension agents for major design features of ICT-enabled decision support tools (DSTs) aimed at 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extension advice. We estimate different models, including mixed logit, latent class and attribute non-attendance models. We find that extension agents are generally willing to use such DSTs and prefer a DST with a more user-friendly interface that requires less time to generate results. We also find that preferences are heterogeneous: some extension agents care mor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related features of DSTs, such as information accuracy and level of detail, while others prioritise practical features, such as tool platform, language and interface ease-of-use. Recognising and accommodating such preference differences may facilitate the adoption of DSTs by extension agents and thus enhance the scope for such tools to impac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cisions of farmers.  相似文献   
102.
现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结合产值贡献度的方法评价了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结果表明,新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融合度、农业与农业服务业融合度均较低。通过地理信息可视化表达发现,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度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最后,结合新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需要完善农业教育服务体系;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加强对各种利益联结方式的监督引导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基于动态分工演进,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起点,将秩序服务和财税政策纳入一个理论框架,结合超边际决策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考察在此过程中各个经济人的最优决策在市场上相互作用而内生的各种变化,揭示了财税政策作用于工农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模型分析表明,政府财税政策的实施在促进工农业分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会扩大粮食生产的迂回化经济程度,进而推动粮食部门的农地生产率提升。就长期而言,单位面积的财政支农支出对农地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既定情况下,单位面积的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农地生产率增加3.23%;从短期来看,单位面积财政支农支出对农地生产率的作用较弱,但在反向修正机制的作用下,最终会达到有效提高农地生产率的长期稳定均衡。另外,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促进了分工水平的提高,而分工水平的提高又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4.
2018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并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头号工程"。在政策顶层设计方面,改革省级财政投入方式,实行简政放权。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针对产业园项目库项目储备机制、项目立项评估机制、产业园建设资金管理机制、产业园过程管理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描述,以期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5.
农业减量化:农户经营的规模逻辑及其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农户分为五种类型,并将农地规模分解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与连片规模,由此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阐明农户减量化的规模逻辑。基于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对于所有样本农户来说,地块规模越大,减施量越高。其中,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型小农,减施量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而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型小农,减施量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②农户连片规模扩大,减施量就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地块规模扩大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③农户社会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连片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据此,农业减量化,应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形成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然后诱导服务供应商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实现服务规模经营对农地规模经营的替代。  相似文献   
106.
农民如何依托土地脱贫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完善的试验-示范技术扩散体系,帮助农民进行技术模仿,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民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如何激发农户参与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是实现其与现代化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农地股份合作社为例,基于728户非社员农户样本,着重分析了信息传递、家庭养老保险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家庭养老保险参与、政策信息、社员评价信息传递对非社员农户入股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社员评价信息传递边际效应最高,对非社员农户的调节作用随传递信息内容等级的提高而提高。此外,信息传递对非农社员入股决策影响的边际调节效应递减。家庭养老保险对非农户社员入股决策的正向调节作用需要一定的信息传递为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可针对特定农业规模经营方式,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参与农户评价;完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提高农户风险补偿预期。  相似文献   
108.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与中国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电商、物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开始向数字化转型,本文对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借助于电商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应用和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构建农村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优化风险控制策略,最终提高金融供给效率。目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已形成互联网企业驱动和数字化农业企业驱动两种模式,但是仍面临资金成本高、数字足迹缺乏和信息孤岛等问题,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未来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支持和规范涉农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最终完善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供应链金融贡献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9.
In this article, I draw lessons from two quasi‐natural experiments (the transition process in former Communist countries and the rapid globalization of food chains) on the optimality of farms and agricultural structures more generally. I argue that (a) the farm structures that have emerged from the transition process are much more diverse than expected ex ante; (b) this diversity is to an important extent determined by economic mechanism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initial conditions and reform policies; (c) non‐traditional farm structur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transition because they were optimal to address the specific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transition process; (d) there is more diversity than often argued in the farms that are integrated in global food chains; (e) endogenous institutional (contracting) innovations in food chains may lock existing farm structures in a long‐ru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f) indicators based on farm structures are not a good measure of welfare effects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food chains.  相似文献   
110.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总结了关于低碳经济的国际共识,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中国在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应充分重视成本低、易操作、综合效益好的林业措施,并把其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提出了应纳入低碳经济的林业内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