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00篇
经济概况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汾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必须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适用性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同时适时制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72.
阐述了流域治理项目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在分析其当前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流域治理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思路,并从优化现有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建设管理保障制度、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合理选择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构建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5个方面提出体制建设内容,最后给出了实施保障措施。旨在为流域治理项目建设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保障,继而推动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73.
干旱区流域地下水生态调节与监测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干旱区流域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紧密的响应关系。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区,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的调节功能以及对地下水的监测预警,对干旱区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根据流域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的长期监测,研究选取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新渠满,中游英巴扎,下游恰拉、阿拉干共5个断面31眼监测井进行地下水位检测。[结果]监测显示,塔里木河流域上、中游的地下水位良好,下游地下水位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位最低值与最高值一般均出现在7~9月,对生态环境具有强烈的影响。[结论]根据对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位的监测预警,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要处理好流域地下水开发、保护与生产、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提高用水效率,禁止开荒扩大生产,严格管理地下水开采,保护好地下水水质,加大对流域下游的生态输水,逐步恢复下游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生态退耕背景下黄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旨在为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和耕地利用政策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连续土地利用数据,利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量化耕地变化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因果及空间交互关系。[结果](1) 2000—2020年黄河流域年均减少耕地69.53万hm2,还林还草是耕地主要减少去向,2020年和2004年是退耕还林还草高峰年,中上游是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2)从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看,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没有显著影响,上游地区长期退耕还林还草对农业产值增加有利,中游粮食产量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低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更多,中上游生态退耕对生态环境有显著促进作用;(3)从空间自相关结果来看,下游地区退耕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不具有一致性,黄土高原南部和太行山附近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环境指标呈高—高集聚,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退耕与农业产值呈小范围高—高集聚。[结论]退耕还林还草是黄河流域耕地变化的重要原因,退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特征,能够明确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来源、总量等动态变化及风险等级分布规律,为三峡库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区防控决策提供切实科学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污染风险指数及冷热点分析,采用高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降雨等多元数据,对2000—2015年流域内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源、土地利用源的总氮、总磷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1)澎溪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再缓慢增长的趋势,其总氮、总磷排放均值分别为5 919.89 t和499.06 t,年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2.53 kg/hm2、1.06 kg/hm2;(2)土地利用源对氮磷污染的贡献占较大比重,年均占比分别为60.05%、74.67%;(3)不同子流域总氮、总磷污染年际变化空间表现特征均为南河(1 560.59 t、139.44 t)>澎溪河干流(1 181.51 t、95.70 t)、桃溪河(1 179.56 t、106.27 t)>普里河(1 000.32 t、76.48 t)、东河(997.91 t、79.22 t),南河子流域是氮磷污染...  相似文献   
76.
区域协同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论等理论基础上,利用功效系数法,创新性采用区域间协同数据,从创新资源、协同合作、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黄河流域9省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各省区之间未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联动。建议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深化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77.
长江流域板块结构分异的制度成因与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长江流域区域板块结构的形成与分异是各地区不同程度的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非对称影响的结果。并论证了制度的创新与协调将有助于区域板块常规动力的耦合与外生动力的内在化。为促使长江流域区域的板块融合,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重组驱动力.制定与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现实背景相适应的、以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相协同为目标、以区域治理体制为保障的空间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78.
流域经济协作区:区域空间重组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域经济协作区是一个生态系统与经济生产系统、社会文化紧密耦合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其作为经济发展的地域单元,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的互联,充分发挥资源秉赋优势、克服地区产业结构雷同,获得域际分工效益。本文讨论了设立流域经济协作区的理论基础、流域经济区的功能特性及其实施的现实意义和相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9.
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重组政策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转型中区域空间结构动态演进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长江流域区域空间差异形成的多重因素,认为促进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积极推进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针对引起长江流域空间结构差异化的具体原因,提出现阶段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机制,以城市区域为空间结构重组的基础性功能单元,构建集区域空间价值最大化、空间联系优化、空间竞争力重塑和空间创新能力挖掘等目标于一体的区域空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0.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晗  任保平 《改革》2020,(4):74-85
构建黄河流域的空间治理体系,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和空间发展的治理目标,构建流域管理的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的治理模式。黄河流域的空间经济环境特征,集中体现为经济空间与生态资源的不平衡。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刚性约束、空间开发失调、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关联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多重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未来黄河流域应实施分类治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并完善流域分工体系与政策体系,以高质量的空间治理体系来推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