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86篇 |
免费 | 520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891篇 |
工业经济 | 529篇 |
计划管理 | 1817篇 |
经济学 | 3516篇 |
综合类 | 1603篇 |
运输经济 | 152篇 |
旅游经济 | 196篇 |
贸易经济 | 1309篇 |
农业经济 | 1282篇 |
经济概况 | 17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6篇 |
2024年 | 192篇 |
2023年 | 304篇 |
2022年 | 229篇 |
2021年 | 359篇 |
2020年 | 615篇 |
2019年 | 467篇 |
2018年 | 364篇 |
2017年 | 557篇 |
2016年 | 466篇 |
2015年 | 471篇 |
2014年 | 758篇 |
2013年 | 1181篇 |
2012年 | 805篇 |
2011年 | 1021篇 |
2010年 | 803篇 |
2009年 | 800篇 |
2008年 | 905篇 |
2007年 | 766篇 |
2006年 | 718篇 |
2005年 | 504篇 |
2004年 | 381篇 |
2003年 | 287篇 |
2002年 | 209篇 |
2001年 | 213篇 |
2000年 | 132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国家区域投资政策动态一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运用动态博弈模型,以国家的区域投资作为研究的背景,分析了国家与各个区域之间的动态博弈,对国家的区域投资政策的动态一致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国家在制定倾向西部地区的投资政策时,一定要使所有的区域确实相信中央政府要遵守已制定的投资政策,保证政策制定与执行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2.
本选取了我国1994年至200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货币政策在分流我国居民的巨额储蓄时是否有效,并进一步分析了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干扰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923.
后凯恩斯经济学认为,扩张的财政政策需要配之以扩张的货币政策。而我国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由于扩张的财政政策挤出效应不存在,连续实施五年的稳健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主动的,并有利于预防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924.
925.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同制度模式之间难以互通互联及其自身的缺陷,是制约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性别、城市工作年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收入、所在城市等则是影响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非制度性因素。从制度创新和强化执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6.
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复杂多样 ,本文认为 ,资金缺乏、投入不足和资金投入产出的低效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在货币信用经济发展的今天 ,金融已成为一国经济的核心 ,它是聚集和集中资金的杠杆 ,金融机制具有引发经济主体增加社会积累和增进资金融通效率的双重职能。因此 ,充分运用金融机制筹集融通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国家实施适度的区域金融优惠政策 ,开辟金融绿色通道 ,乃是实现西部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27.
优惠政策特别是优惠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西部地区 ,由于种种因素制约 ,优惠政策效果被弱化。本文从优惠政策自身的局限性、资源的约束及外部环境对优惠政策的制约这三方面分析了西部开发中优惠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 ,旨在纠正一种夸大优惠政策作用 ,一味依靠优惠政策开发西部地区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928.
1998年下半年以来 ,中央把宏观调控的重点 ,放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 ,使经济下滑趋势得以缓解。2 0 0 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这就有必要对两年多来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 ,并对某些不足之处进行适度调整 ,以增强未来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929.
930.
顾远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63-64
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因提供了不同的资源而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会计政策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 一种技术规范,但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各利益相关者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施加影响,以 实现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