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36篇
经济学   61篇
综合类   20篇
运输经济   1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203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目的]为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良种化水平以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亟需对生猪养殖场户的良种技术采纳行为进行探究。[方法]利用河北、辽宁和北京等北方3省市自繁自养型生猪养殖场户的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 Probit选择模型对养殖场户良种技术采纳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我国北方地区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有效促进了良种技术扩散,生猪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降低良种技术交易成本、技术使用风险和生猪养殖风险对养殖场户采纳良种技术具有驱动效应,养殖场户家庭禀赋和宏观政策制度环境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结论](1)通过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良种技术,提高养殖场户环境控制水平和养殖规模,减轻养殖场户环保压力,优化政策制度环境能显著促进养殖场户采纳良种技术; (2)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广良种技术,降低良种运输应激风险,提高养殖场户疫病防控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养殖规模,普及养殖保险,优化政策制度环境可显著提升养殖场户良种技术采纳程度。  相似文献   
362.
目的 种养分离的农业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重构种养一体化农业循环链条,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中国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现状,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确定了14项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从实证角度对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测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对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在评价指标的权重方面,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重已经高于经济效益权重,说明当下社会更加注重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值明显高于非种养一体化,小、中、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综合效益值分别是非种养一体化的1.16、1.20和1.17倍;综合效益值随养殖规模扩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养殖规模为1 300头左右时综合效益值最高。结论 虽然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高于专业化农业生产,但在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中仍然存在种养失衡、种养协作微弱等问题,尚未达到系统最优化,因此从种养平衡、养分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沼气工程利用率和优化种植结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3.
[目的]比较分析信阳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为信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对信阳市478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结果]在小麦、玉米及生猪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比较高,分别是0.93、0.90及0.82;在油料与蔬菜生产上,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率比较高,综合效率值均为0.75。在小麦与生猪的生产上,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60与0.73;在玉米的生产上,专业大户的综合效率最低,为0.68;在油料与蔬菜的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最低,分别为0.49与0.47。[结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比较分析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364.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组织为基础,以追求利润为目的,通过土地集中形成适度规模,实行商品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家庭农场在家庭经营、社会化生产、适度规模等方面有独特的内涵。文章对比分析了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相比,在家庭经营、土地规模、土地来源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在工商登记、制度规范化等方面区别较大。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注册登记、适度规模经营方面相似,但两者在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规模化途径、经营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相比,都是国家积极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两者在组织形式、监督费用、分工水平、生产要素来源方面有明显不同。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存,并不矛盾,无高低优劣之分。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65.
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比例关系、粮食作物单产等变化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有望保住1.2亿hm2红线,但难度很大;粮食作物面积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7亿~6.5亿t。  相似文献   
366.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投入,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不可避免。该文在分析广州市耕地数量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选择了广州市的两个产业发展时期,即“二三一”型阶段(1980~1993年)和“三二一”型阶段(1994~2002年),对两个时期的耕地数量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广州市在不同产业结构下耕地消耗存在着差异,发展阶段越高,耕地消耗量越小;(2)在“二三一”阶段,耕地变化受工业的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消耗;(3)在“三二一”阶段,广州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第三产业发展成为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4)在耕地转化效益上,“三二一”阶段明显要优于“二三一”阶段,广州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367.
In this contribution, we study the founding of large charities for the elderly during the Dutch Republic, demonstrating their number and nature, with an emphasis on how almshouses for the elderly were intricately bound up with the concern to preserve honour. Personal honour, being tied to community honour, formed a vital part of the processes of patronage and corporatism that defined early modern Dutch society. Through almshouse foundations the religious and civic communities to which patrons and clients belonged were strengthened. Within the fragmented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 Dutch Republic these chariti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both mainstream and dissenter communities, while providing a decent old age to Dutch citizens.  相似文献   
368.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国有林场发展困难重重。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陕西省商山林场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国有林场应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管理,推行全员聘任制,进一步加强森林管护工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林木资产核算制度等建议。该研究对于国有林场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背景下如何走出困境和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69.
博弈论在农业用地制度领域中的研究 ,应用甚少。毋庸置疑 ,在农业用地制度创新中 ,用地制度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涉及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的国家管理等诸多方面。从博弈的构成要素分析运作规范的中介机构问题有四个要素 ,即博弈双方、游戏规划、裁判、观众。博弈论在农业用地使用权转让费计量中的应用一般采用具体的计量模式或按市场规则进行转让。  相似文献   
370.
Accessibility to financial resources is considered a prevalent problem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We develop an approach to quantify the long-term opportunity costs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 relation to peers who do not face any financial constraints. Using data on past financial performance, we assess creditworthiness and the size of an additional accessible bank loan to farmers. Combining this with data on reported expenditure, we determine the accessible finance. We quantify the opportunity cost as the forgone dynamic profit (intertemporal profit in current-value terms) from financial constraint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e apply our approach to 264 specialised Dutch dairy farms for the years 2006–2017 and explore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changes in finance provision for several scenarios. Our results show an increasing gap between frontrunners and other farmers, as the latter generate progressively less dynamic profit in comparison to their best peers. The gap between the dynamic profit of the average farm and that of its best peers from their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made over the span of 1 year grew from €40,040 in 2009 to €114,548 in 2017. However, the growth is not driven by insufficient access to finance. Financial constraints can only explain 6% of the forgone dynamic profit in 2009 and as little as 1% for 2017. The number of farms classified as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in comparison to their peers decreases in our sample from 44% in 2009 to 8% in 2017. This suggests that non-financial factors are driving the growing g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