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20篇
经济学   48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02篇
经济概况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基于DEA模型的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EA模型运用于具有多投入、多产出以及评价对象多元性特征的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发展评价中,能对比不同城市之间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长江流域6个主要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力求做出科学评价并提出有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22.
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2003-2012年24个城市考虑环境因素和不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技术无效率是长江流域主要城市的普遍现象,各城市之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大,但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长江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多数城市技术效率明显恶化,成为阻碍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上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城市;当考虑环境因素时,长江上、中游城市TFP增长幅度明显降低,下游城市开始出现"波特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23.
研究目的:流域是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区域,科学划分补偿载体与合理补偿阈值可为流域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InVEST 模型,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态补偿优先级与补偿阈值测算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5年闽江流域拥有较高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上游>中游>下游,且自生态补偿实施以来总体呈增长趋势,水源供给服务最为明显;(2)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788.27亿元,其中水源供给服务价值占比达61.91%,水质净化服务价值仅占0.16%,按生境质量调整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 827.05亿元;(3)根据生态与社会经济状况确定浦城县、武夷山市、光泽县、松溪县、建阳市、顺昌县、建瓯市、政和县、连城县、宁化县、清流县、建宁县、明溪县、泰宁县、将乐县为受偿区,其他区域为补偿支付区;(4)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损失的机会成本,确定受偿区2015年补偿阈值介于8.48亿~105.56亿元之间。研究结论:闽江流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上游对生态补偿迫切程度整体较下游区域更强烈,探索有差异且合理的生态补偿阈值有助于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24.
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与资金分配是建立跨省水生态补偿机制的难点和关键问题,需要结合试点以来的实际保护投入和保护效果,根据补偿性质的不同,分别计算直接成本补偿量和机会损失补偿量,再将直接成本补偿量分配到水源区各区县。建立基于跨省断面水量水质和投入效益的补偿量计算模型与资金分配的熵权模型,以东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试点为例,计算得到江西省东江源区水生态保护年补偿量31.86亿元,其中直接成本补偿量11.06亿元,并按37.2%、32.2%、30.6%的比例分配给源区寻乌、安远、定南三县。此结果高于《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的协议》的补偿金额,可为我国实施跨省水生态补偿中优化补偿标准和资金使用,实施差别化补偿方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25.
随着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兴起,相干属性解释技术在三维地震解释中也越来越重要。文章详细介绍了相干属性的基本原理,并对沁水盆地实际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与比对,准确地判断了区域内断层的走向和分布,确定了裂缝发育的区块以及陷落柱的位置。另外还得到了基于特征值的C3算法对断层、裂缝、隆起、凹陷等构造非常灵敏,且干扰很小,尤其对断层的连续性、横向延展程度识别度高,而且对断层的聚焦程度也很高,但C3算法运算量非常大,对计算机的要求很高。总之,利用相干属性的解释结果,能够精确判断断层、裂缝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在区域内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区域内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是保证了钻井选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26.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宏观层面量化分析石羊河流域1987~2016年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时空演变趋势、规模和形态结构,探究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文以1987年、2001年、2016年3期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取的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为数据源,并借助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景观指数等研究方法。[结果]1987~2016年农村居民点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呈低海拔、小坡度、近水系分布的空间特征,但局部集中趋势进一步加强,其中河流和城市周边是农村居民点集聚较明显的区域。农村居民点斑块复杂性减弱、破碎度降低,形态趋于规则,但由于斑块蔓延扩张引起的居民点斑块两极分化趋势加剧。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异特征明显,呈小斑块高密度集聚与大斑块低密度分布的格局。[结论]石羊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演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河流和地形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27.
[目的]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揭示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典型地区不同特征气温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1960~2015年间的观测数据,综合线性回归、距平、小波和重标极差分形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讨淮河流域气温变化的过程、趋势与周期特征。[结果](1)年平均气温、春、秋、冬季气温总体都呈上升趋势,但夏季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不同气温都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2)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都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最低气温上升幅度大于最高气温,而气温年较差为波动减小趋势。(3)年气温、春秋冬季气温存在较显著的2年、3~5年左右短周期,而夏季气温无明显周期规律。(4)未来气温变化趋势上,年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不同季节气温仍将呈升高趋势,而气温年较差仍继续呈减小趋势。[结论]1960年以来淮河流域不同特征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显示了气候变暖的区域影响效应,但气候变暖对气温偏低季节的影响更偏大,且未来流域气温仍将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228.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未来农业水价调整,分析流域农业水价的补偿制度,具体包括水价补偿的对象、资金来源与使用、补偿类型等,构建了农业水价补偿的计量模型,为未来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价补偿提供理论基础;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与补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9.
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8个县市实际情况的调查,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方面选用37个具体指 标,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综合评 价。评价结果显示, 1999~2012年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得分从1999年的 -15.348 0提高到2012年的28.732 9。特别是2005年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批准建设之后,地区 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得分增长幅度较大,说明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有显 著支持作用。通过分析指出影响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个主因子,分别是地区经济总量规模因 子、产业结构因子、人口素质范畴、社会基础设施发展因子。并通过主因子的变动情况,指出影响该地区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柴达木盆地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禀赋不均, 限制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人力资源实力较弱,科教投入不足,影响其工业转型;产业结构不合理。最后, 提出促进柴达木盆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0.
松嫩流域是中国东北部一块富饶的土地,物产丰饶,气候适宜,自然状况保护相对较好;20世纪后半叶,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还是很严重的;从环境蠕变的角度分析了松嫩流域环境所发生干旱、黑土退化、天然林减少、草场退化、西部地区沙漠化和荒漠化、湿地干涸缩小、江河污染鱼类减少、城市污染等变化;这些变化与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关系,须引起高度重视,尽早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