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21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101篇
经济学   67篇
综合类   17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33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How do cities determine who has the right to station themselves in iconic public spac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is question by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Barcelona's approach to regulating street performance,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regulations pertaining to ‘living statues’. Although most buskers have been expelled from the Ramblas, one of the city's most emblematic walkways, living statues remain permitted on the promenade. This, I argue, is due to the general embrace of statues as part of local tradition and their integration within city‐branding campaigns, as well as their own organizing and boundary work. As the image Barcelona seeks to cultivate has changed, however, the right of statues to station themselves in public space has become ever more tenuous. My findings speak to broader questions regarding how cities determine the boundaries of ‘urban desirability’, as well as why and how such boundaries change over time. They also elucidate the strategies that groups located at the margins employ in attempting to position themselves favorably in relation to such boundaries. More generally, they highlight how current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urban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may benefit from a more sustained engagement with the burgeoning social scientific literature on symbolic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72.
众创空间是创客运动的主要载体,为大学生创客团队提供最直接的创新环境和服务。首先,基于组织支持理论,提出众创空间支持构念,并将其分为众创空间创新氛围和众创空间项目运作支持两个维度;其次,研究众创空间支持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能力与大学生创客团队效能感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以179个创客团队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发现众创空间支持的两个维度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能力在以上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大学生创客团队效能感正向调节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流动性因素的货币信贷模型,以研究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信贷的动态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相关季度数据,构建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贷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中国信贷调控的影响与理论模型分析得到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一致;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债券利率在调控信贷中的作用在2010年后出现失效的现象。建议中国在调控信贷方面还应以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综合手段为主。  相似文献   
74.
民间组织的社会空间存在实体、社会心理和虚拟网络三个维度。文章认为,在政府主导的强国家、弱社会传统体制迈向主要由国家、市场、社会构成的多元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往往是显性的民间社会组织的实体和制度空间受到关注,而对社会心理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及二者与实体制度空间的整合与平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得国家面临在自上而下层层传导中执行力下降、政策效能降低,体制认同递次减弱等多方压力。因此,一个良好的社会空间,需要调整国家—社会关系,实现实体制度、社会心理和虚拟网络等三个维度的对接、融合和集成。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滇中城市群规划为例,结合中外合作编制《云南省滇中城市群规划》实践,采用多情景发展模拟,将GIS工具与传统规划手段紧密耦合,针对离散型、区域型、都市型、网络型四种发展模式进行情景分析,并从中探索适合滇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最终得出一个阶段性发展方案,即在2030年以前滇中城市群以区域型模式为主导,2030年以后以网络型模式为主的发展模式,推进滇中地区稳步、有序发展,逐步实现生态安全、资源集约、经济繁荣三者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76.
文章针对中国大城市周边涌现的巨型居住社区现象,基于居民日常活动和出行调研数据,利用GIS软件对巨型社区居民出行的时空路径和活动分布进行刻画,总结出郊区巨型社区居民的工作、购物、休闲活动空间特征和整体活动空间模式,探讨这种独特的郊区物质空间对居民行为空间的影响;并通过郊区巨型社区与内城、郊区普通社区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意义,剖析巨型社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巨型社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沈阳市富民桥主梁的施工挂篮进行创新设计,参考同类挂篮的成功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将前锚梁下缘设置弧形来解决索的平面转动问题,使得主桁由万能杆件拼装的挂篮应用于空间索面的斜拉桥主梁施工中。这种设计解决了由于拉索位置在三维空间变动而带来的牵引杆锚固端相对于挂篮也要能够在三维空间移动的问题。为同类挂篮的设计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并且丰富了桂篮的施工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8.
In th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many real-world time series, the assumption of stationarity is not valid. Aspecial form of non-stationarity, where the underlying generator switches between (approximately) stationary regimes, seems particularly appropriate for financial markets. We introduce a new model which combines a dynamic switching (controlled by a hidden Markov model) and a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We show how to train this hybrid model in a maximum likelihood approach and evaluate its performance on both synthetic and financial data.  相似文献   
79.
密闭空间防卫案件指案发时没有第三人在场、无监控视频且被害人死亡的典型疑难防卫案件。因密闭空间防卫与故意杀人等暴力犯罪现场具有外观相似性,直接证据仅有被告人口供,故密闭空间防卫事实往往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法官裁判概括适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无法满足公正分配证明责任的价值追求,亦不能实现发现案件真实的诉讼目的。以“危险领域说”为参照,密闭空间防卫案件分配证明责任应以被告人更具证明可能性与防止滥用防卫权为依据,由被告人以叙事方式积极证明正当防卫并承担败诉风险,检察官履行客观义务的同时承担动摇心证的行为责任。法官证明评价需重点审查叙事融贯性,兼顾证据充分性要求,在满足要件事实均有充分证据证明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或然性推理排除合理怀疑。  相似文献   
80.
统一扩频测控体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航天测控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和现行航天测控体制的局限性,对新的统一伪码扩频测控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和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