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9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财政金融   762篇
工业经济   365篇
计划管理   1512篇
经济学   3321篇
综合类   1272篇
运输经济   120篇
旅游经济   126篇
贸易经济   1156篇
农业经济   605篇
经济概况   157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864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1024篇
  2010年   741篇
  2009年   766篇
  2008年   827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621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与壮大,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增强。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一方面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严格控制在华外资银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2.
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背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劳动力资源才能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结合,转化为一种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者的就业.基于此,本文认为,产业发展是就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产业规模决定就业规模,产业结构决定就业结构,产业提升决定就业发展.所以,推进我国产业的发展,是实施我国劳动就业发展型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利用1979-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把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作为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对三大地区人均GDP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在我国同样成立;但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均不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仅停留在增加资本积累上,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不大;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进行。  相似文献   
194.
预计发达国家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将减缓,发展中国家虽然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但增长率将从2004年的6.8%减缓至2005年的5.8%,2006年则进一步减至5.7%。中国2006年全年继续维持9%左右的经济增长不致有太大问题。唯一担心的是2006年上半年中国可能出现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195.
基于资本必须覆盖风险命题的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了银行的资本规模和资本的配置,银行资本管理实质上等价于风险管理,资本约束实质上就是风险约束。资本软约束是制约中国商业银行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但仅仅致力于资本充足率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成长,风险约束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成长的瓶颈。只有从制度、技术和经营战略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业务增长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尽快实现成长模式由资金约束到资本约束的转变,中国商业银行才能在效益、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96.
中国经济真的动态无效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永东与杜两省、史永东与齐鹰飞、袁志刚与何樟勇相继考察了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结果均表明中国经济是动态无效的.本文首先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检验上述结论,并进而追问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发生动态无效.笔者的分析表明,这种无效性只是一种表象,它是由我国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的,其根源在于静态资源配置,特别是投资配置的无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指出,上述作者提出的消除无效性的政策建议是不恰当的,真正有效的途径只有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197.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为理论框架 ,分析了 2 0 0 3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趋势与特点 ,认为投资过度扩张和工业增长过快导致GDP增长速度偏高 ,消费价格涨势逐渐明显 ,经济增长质量出现下降。因此 ,2 0 0 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 ,应当由对付通货紧缩转向防止通货膨胀 ,通过控制投资和工业过度扩张 ,适度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促进经济结构的协调 ,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8.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uncertainty on the decision by established firms to enter a new industry.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option to defer , which discourages entry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 and the option to grow , which may encourage entry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 when there are early mover advantages. Empirical analysis on data from a broad array of industries revealed that the 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entry is not monotonic. Our findings are the first to find support for the nonmonotonic effect of uncertainty that has only recently emerged in theoretical treatments of real options theory, and amplify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both the option to defer and the option to grow when contemplating entry. Furthermore, we found evidenc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certainty and entry is moderated by: (a) irreversibility, which influences the value of the option to defer; (b) the total value of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c) early mover advantages, which magnify the value of growth options.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9.
相对于静态经济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来说,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动态理论本身是落后的。这些理论的推理,目前被用来解释诸如均衡成长及投资优先次序决定等少数密切相关的问题。二者实质上都涉及发展的途径或设计,这也是目前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0.
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作为信息集散和企业监控机制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同时,当事人在两个市场上的战略行动又会产生溢出效应,从而形成两个市场间的战略互补关系。两市场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客观上弱化了各自的协调失灵问题。进一步引入不确定性,发现当事人知识的差异性也会导致专业分工,从而刺激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人采取有溢出效应的战略行动,结果导致了两市场之间的战略互补关系。这种不确定性引发的两市场战略互补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并且其中也有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