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1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48篇
财政金融   785篇
工业经济   378篇
计划管理   1658篇
经济学   3365篇
综合类   1375篇
运输经济   129篇
旅游经济   126篇
贸易经济   1175篇
农业经济   632篇
经济概况   161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5年   1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397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875篇
  2012年   891篇
  2011年   1032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766篇
  2008年   828篇
  2007年   693篇
  2006年   622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西北五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扩展的柯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以研究能源消费和技术进步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有一定的依赖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除青海省以外西北地区的单位GDP能耗相对还是比较高的。技术进步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除陕西省外西北地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相对较低。最后,针对相关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2.
目前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理论研究滞后于转型实践,尤其是对城市经济转型测评的研究不足。对城市经济转型进行评价要以人为本,并反映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对城市经济转型评价不仅应重视内部能力测度,更应强调外部绩效测度;目前,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绩效评价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今后,对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测度,在理念上要从可持续发展观转向科学发展观,在对象上要从资源型城市转向一般性城市,在目标上要从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建成小康社会,在内容上要从过程能力转向转型绩效;同时,应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动态分析和分析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83.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煤炭资源对城市化的尾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人均资本、煤炭资源和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计算出最优均衡解。在此基础上,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半对数关系,推导出煤炭资源约束对城市化的尾效模型。通过分析得出,要减小煤炭资源对城市化的尾效,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控制污染,减小煤炭资源和污染的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884.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5.
传统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与工业分工的经济转变过程,内生了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条件,构建两种商品的一般均衡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显示:交易效率足够高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流动都是分工的结果;劳动力流动限制并不影响经济增长的效果,只产生收入差距效应。实证结果支持这一判断,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86.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认定碳排放历史责任、分配碳减排任务还存在诸多争议,使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充满变数。构建国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32个发达国家和17个发展中国家1971—2009年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一直大于发展中国家,2005年后也没有严格履行碳减排义务;同时,《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碳减排双重政策也没有造成产业非正常转移。从各国公平拥有经济发展权的角度来看,当前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硬性碳减排义务并不公平,应该用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来评价各国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887.
该文运用面板协整和基于面板的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各省能源消费与GDP进行了分区域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来看,各区域存在能源消费与GDP的双向因果关系,就长期而言,只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项因果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东部调整到均衡状态的速度最快,其次是西部,中部最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市,GDP对能源消费的初始依赖越强,单位GDP能耗的初始水平越低。因此,建议中、西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888.
陈常 《科技和产业》2012,12(6):75-80
首先综述国内外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然后利用1978-2010年的样本区间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发现浙江省的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浙江省进行了适宜的技术选择,快速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随后又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短期内浙江省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9.
以2009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在传统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公司治理和资源利用等因素,构建影响民营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因子分析模型,提炼出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偏离度和赫芬达尔指数等八个影响民营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表明协调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水平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90.
以2007年至2009年成功增发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数量与股价变动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增发数量内生于其增长机会,增长机会越大的公司增发数量占发行前总股本的比率也越高;股市对上市公司的过度增发会做出显著的负面反应,但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谨慎增发会导致股价下跌;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较之于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多的过度增发倾向,且股价反应也更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