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8篇
财政金融   86篇
工业经济   54篇
计划管理   299篇
经济学   233篇
综合类   162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28篇
贸易经济   250篇
农业经济   71篇
经济概况   23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农村工业化还能走多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1987年到2008年28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发现:无论是以就业人数还是以总产值来度量,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雇佣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生产的工业品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抵补了一部分由于劳动力流动限制而造成的社会福利的损失。然而,本文更为重要的发现是:与其利润率的变化趋势一致,乡镇企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年度作用递减;并且,在1998年之后,其作用的估计值在零附近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摆动。这说明城乡间的产品流动对于生产要素流动不充分的补偿作用可能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在我国高度竞争的工业品市场上,位于农村的工业企业是没有优势的,因为它们缺乏城市工业的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只有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加强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流动、培育完善的要素市场,而非继续鼓励农村工业化,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最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52.
结合以SA8000标准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本文将企业的成本收益纳入分析框架,通过动态最优化博弈模型考察SA8000是否有利于改善我国转型期较紧张的企业劳动关系。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缺乏改善劳动关系的动力;SA8000的影响力、国外企业的劳动关系投入等与改善劳动关系呈正相关,而通过SA8000认证的费用与其负相关;企业利润与改善劳动关系之间并非绝对的不相容,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前提下,SA8000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3.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本质上是政府间纵向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应该纳入政府间纵向关系整体变革的视野,在把握这一关系诸要素变革趋势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当前,应完善省直管县单项改革,克服既有改革的不协调;应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为契机,分步推进政府间纵向关系改革。改革中应注意综合运用分权与选择性集权,调试、完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5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国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当前,劳动关系失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中国国情制度框架内的工会合作博弈行为,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劳动关系平衡的理想路径。工会的合作博弈有助于劳动和资本有效良性的结合,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5.
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的劳动关系构建尚有许多问题,国有企业改制,非公企业的发展,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都给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56.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地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城市化初级阶段的地区主要采取城乡统一的制度安排——户籍管理、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土地经营、公共财政。城市化中级阶段的地区除要求城乡统一性制度安排外,还必须保证连接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服务设施。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地区要求实行城乡统一的制度安排、连接城乡的基础设施和针对农村地区的干预性措施——特色产业、居住方式、文化方式。  相似文献   
57.
在现有国际体系中,不对称性是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之一,它与单位行为体的制衡行为直接相关联。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主义的发展,不对称性已从国家层面扩展到地区层面,其原有内涵和制衡逻辑也发生了转移。以地区性作为比较区域间不对称的参考点,作者探讨了地区层面的制衡行为,分析了不对称性、地区性与制衡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弱势国家出于维护现状或提高讨价还价能力的需要,它们倾向于选择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由于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伴随着一定的制度化风险,因此地区层次制衡行为的发生需有一定的条件。通过选取欧盟与东盟关系作为考察对象,作者认为,在不对称的国际关系中,地区性能够反映区域间的不对称关系,也代表了地区层次的制衡能力;地区层次的制衡行为没有特定目标,但主要以平衡大国或发达国家的地区性国家集团为主;当弱势国家的内部制衡无法在短期内得到质的提升时,它们会更倾向选择通过外部制衡,即利用区域间关系来平衡不对称关系。尤其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单极体系中,当国际结构对霸权国的约束力被严重削弱时,地区层次的制衡作用便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8.
张永丽  田松美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9-52,86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的,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实现整体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历史上.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描述了建国后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实践措施及其影响,对如何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59.
文章基于对福建省永安、沙县、尤溪、邵武四县市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林权交易方式的涵义和林权交易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典型县市选择的理由和样本的构成情况;随后,文章对典型县市林权交易的主要方式及其林农认可度、林权交易主要方式的运作流程和优缺点等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在得出主要结论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各种林权交易方式各具优缺点和适用对象,还无法相互替代,但林权交易中心应扬长避短,努力发挥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60.
陈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3):133-13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校招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高校招生的激烈竞争,使公共关系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走进高校.正确理解和科学运用公共关系理论,对于塑造高校良好的组织形象十分重要,对于高校成功招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