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4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66篇
财政金融   160篇
工业经济   249篇
计划管理   1875篇
经济学   1156篇
综合类   753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4篇
贸易经济   672篇
农业经济   2776篇
经济概况   966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700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河长制作为破解我国“碎片化”水资源治理困境的制度创新,将水资源治理责任赋予党政主要负责人,利用上级政府的权威打破区域壁垒,有效整合各级政府的管理资源,提升跨区域水资源治理的实效。但是,河长制的运行也受到固有的制度条件约束,包括区域权力交叉、问责机制不健全及相关配套制度衔接不当等。为更好地发挥河长制在跨区域水资源治理中的制度优势,应从权力优化和完善配套制度两个方面着力。权力优化需要发挥河长的全方位效用,实现对涉水行政管理机关内部权力的最优配置;完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第三方监测的监督机制、探索跨区域立法合作模式、加强与跨区域联合防治机制的衔接。  相似文献   
962.
[目的]对农业灾害风险展开评价,为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引起湖南省农业灾害风险的旱灾、水灾、风雹灾、病虫害和霜冻5个主导因子,分别分析2009—2016年各主导因子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变化趋势,并通过受灾率、成灾率、灾害脆弱度、灾害经济损失所占比重和因灾缺粮人口所占比重5项指标构建农业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整体评估该省农业灾害风险度,同时采用DEA中的CCR模型进一步对全省抗旱防洪效率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9—2016年,在湖南省5个农业灾害风险主导因子中,旱灾和水灾是受灾率和成灾率均较高的两种灾害,风雹灾、病虫和霜冻的受灾率和成灾率相对较低。水灾的发生频次最高,风雹灾和病虫害发生频次较低。(2)2009—2016年,湖南省均有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灾害风险。其中,2013年农业灾害风险度最高,为0203。2015年,风险度最低,为878。农业灾害脆弱度整体上呈降低趋势,由2009年的6100%降低到2016年的5416%。(3)2009—2016年,湖南省抗旱防洪效率值波动较大,在2010、2011和2013年抗旱防洪效率值为100,这些年份湖南省在抗旱防洪方面的投入和产出达到了最佳状态,其他年份抗旱防洪效率均相对较低。(4)研究阶段内,大部分年份存在排灌动力机械台数和农用柴油使用量投入过多的现象。2012、2014—2016年,存在受旱灾未成灾面积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该省农业灾害发生较频繁,抗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后应提高对农业灾害的防范意识,减少农业损失。  相似文献   
963.
中国节水农业成效、形势机遇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发展节水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全面总结“十三五”节水农业发展成效与经验,认真分析节水农业的现状、形势和任务,加快“十四五”期间节水农业发展,推进节水增粮、节水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 文章对我国近10年来的水资源、农业用水、灌溉用水、旱作农业生产和用水效率进行系统总结和数据分析。结果 “十三五”期间,我国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用水总量及其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例“双下降”,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双提升”,切实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结论 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干旱缺水的长期威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解决好农业用水问题,是保证我国粮食和食物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模式并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为了充分调动农业用水户管水积极性,减少政府工作压力,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开展农业用水自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农业用水自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用水自治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农业用水自治建议。结果 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农业用水自治是农业用水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用水“最后一公里”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农业用水自治功能,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和农业用水效率。结论 农业用水自治可以分为完全自治、半自治、微自治、完全不自治4种类型,现代农业用水自治是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农业用水自治存在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等四方面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用水自治理论研究等4个建议。  相似文献   
965.
基于数据稳健性的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科学分析区域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为准确追溯污染源,合理安全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撑。研究方法:基于传统统计、数据稳健性、空间变异和空间插值构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方法体系。研究结果:以江苏省某市为例,探讨6种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u、Hg、Pb、Zn的统计特征、数据稳健性、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这6种重金属原始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呈右偏强变异,均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Normal Score Transformation(NST)稳健处理后的数据能保持与原始数据几乎相同的内部变异结构,据此利用反距离加权法(IDW)所做空间插值预测效果最佳。研究结论:该方法体系通过引入数据稳健性的概念补充了常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研究中对局部异常值的处理思路,还为后续该类研究提供了更系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66.
[目的]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农业是耗水大的产业,而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逐渐聚焦利益相关者研究,希望通过探究农业用水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行为,来提高改革效率、改善治理方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法,通过搜集国内农业用水利益相关者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利益相关者界定、利益诉求确定和利益主体博弈上的研究成果,提炼研究方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结果]该文总结已有文献中提出利益相关者共19个,并提出了各利益相关者在研究中出现的频次。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了"Mitchell的评分法""文氏图法"和"利益相关者图解法"。[结论]目前,国内对于农业利益用水利益相关者的研究非常有限,存在主要问题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单一、研究内容较为宏观、研究不够深入。在未来研究中可以实现多学科理论的结合,同时选择研究对象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研究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967.
在构建水资源环境和城镇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2—2013年间江苏省的水资源环境和城镇化发展的交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水资源和城镇化的变化过程并不具有一致性。水资源环境水平波动上升,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保持上升的态势。这决定了两者的耦合关系呈现出独有的特征:2004年之前处于波动的较低水平耦合阶段(拮抗或磨合阶段),2004年起迅速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并随后一直保持在此水平。据此提出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水灾风险防范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968.
基于熵值法的河北省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需求居高不下,投入压力积聚;供给增长有限,地下水开采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地区水资源污染、浪费以及利用的低效率等方面,总结了河北省农业用水的现状及问题,进而选取水资源消耗、水资源自然条件、水资源技术条件和经济产出效益4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农业用水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数据的时间序列矩阵,应用熵值法进行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通过实证分析得到2005~2012年各年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研究结论: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因素中,技术条件贡献率最大,其次为产出效益、消耗程度和自然条件;农业用水综合指数近几年有所增长但呈现波动态势,技术条件指数走势与其趋同,其他影响因素对水资源效率贡献度变化较平稳。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在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技术条件、提高投入产出率、减少水源消耗、增加供给几个方面探索了提升河北省农业用水利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9.
陈莹  赵辉  聂汉江  杨健 《水利经济》2015,33(4):50-52
进一步推进再生水的利用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再生水水价所具有的优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是促使用户接受再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借鉴合理水价定价方法基础上,详细分析再生水合理价格构成与定价机制以及再生水的定价区间,分析常规水价与再生水的比价关系对再生水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之间的比价关系,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分工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农用水权在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初始分配提供了条件;农用初始水权明晰有利于缺水地区优化农业用水结构,节约农业用水,实施农用水权置换,促进农业用水转向第二、三产业,以推动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在农用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各指标重要性水平不能主观评估,应当由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驱动,客观地计算决策方案的最优值,公正地确定权重和水权分配比例。[结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应考虑法律制度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以构建完善的农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