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59篇 |
免费 | 226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425篇 |
工业经济 | 465篇 |
计划管理 | 2510篇 |
经济学 | 846篇 |
综合类 | 1093篇 |
运输经济 | 75篇 |
旅游经济 | 117篇 |
贸易经济 | 653篇 |
农业经济 | 733篇 |
经济概况 | 7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214篇 |
2020年 | 230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153篇 |
2016年 | 187篇 |
2015年 | 255篇 |
2014年 | 585篇 |
2013年 | 536篇 |
2012年 | 652篇 |
2011年 | 795篇 |
2010年 | 652篇 |
2009年 | 413篇 |
2008年 | 457篇 |
2007年 | 454篇 |
2006年 | 372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扩张、促进企业间存量资源合理统流动的重要途径。对企业并购中的目标企企的选择、价值评估进行研究,构建我国企业并前过程中目标企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目标企业选择进行定量化评估,将有利于企业通过并购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保证企业经营机制协调、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04.
105.
通过对15种物质做了干扰实验,认为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油类主要为某些物质的负干扰作用,并分析了产生这些负干扰的原因,提出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负干扰。 相似文献
106.
107.
中国政策性银行作为中国支持国民经济的特殊职能部门,具有其自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特点,但与国外银行相比,存在诸多缺陷。中国政策性银行可利用扩充资本金规模、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和拓展资金运用方式等途径来开展资本市场运作,政策性银行开展资本市场运作应注意风险。 相似文献
108.
以涵盖制造业价值链的各主要环节,融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出发点,构建了包括产品设计生态化水平、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能源利用高效化水平、回收再生资源化水平和产业耦合一体化水平五个维度的绿色制造评价模型。以宁波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倒数方法对2014—2018年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整体快速增长,五个维度指标对近年来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的提升均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生产过程清洁化水平发展最为迅速,但近年有放缓迹象,回收再生资源化水平对宁波市绿色制造水平贡献较低。针对制造业价值链不同周期对应指标的量化计算结果,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工艺创新、优化宁波产业结构、完善资源回收再生体系等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宁波绿色制造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0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把荒野保护地列入保护
级别最高的一类保护地,荒野体验是游憩体验最高级别的体验
形式。世界各国荒野保护地实际存在形式大致分独立型和合
并型2类。划定荒野保护区是荒野价值研究成果的重要应用实
践,这是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方向。核
心保护区与荒野保护区对应IUCN保护地分类体系中的Ia、Ib
保护地,这样既可以同国际接轨,又解决了国内国家公园生态
保护管控与人类活动的矛盾问题。国家公园突出荒野保护理念
既建立了国家公园与社会的情感联系,强化了国家公园的社会
文化认同,又彰显了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
念。栖息地适宜性评价与行为分析法是划定荒野保护区的重要
方法,通过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谱系,在
生态环境谱系基础上通过行为交互作用分析建立游憩机会谱系
与社区村落谱系。荒野保护区整合了三大谱系,建构了以荒野
保护区为主体的管理分区体系,把各个功能区有机组织起来,
形成结构有序、自然共生的人地耦合复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0.
在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新动力和新方向。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8年262个地级市数据,将“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科技金融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对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与水污染相比,科技金融政策对于空气污染的治理效果更为明显;其次,从城市区位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环境治理效果要优于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从城市等级来看,科技金融政策对于高等级城市具有更为明显的治污排污效果;最后,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和经济规模是科技金融政策改善环境的有效路径。此外,科技金融政策实施对于邻近地区的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果。上述分析首次尝试将环境污染纳入到科技金融政策的评估框架中,丰富和完善了环境治理的相关研究,有效地回应了学术界关于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环境治理的争论,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