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94篇
工业经济   186篇
计划管理   347篇
经济学   517篇
综合类   215篇
运输经济   12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158篇
农业经济   344篇
经济概况   31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CO2和H2O作为活化剂,利用废旧有机纤维来制备活性炭纤维,对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收率和吸附量的测试选出一种较好的原料;利用XRD、IR和SEM,描述了较好原料制备的活性炭纤维晶体结构、基团组成和表面形貌,并以某厂家生产的活性炭纤维为标样,进行了比较。利用废弃物可成功制备活性炭纤维,节省了原料成本。  相似文献   
102.
人们对资源的忧虑,经历了一个转变过程。由可耗竭资源的有限储量所带来的紧迫感趋淡。由生态承载力的衰减所引发的负面后果日益明显。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出的气候变化问题,是自然生态系统容纳和消除污染排放物的能力已然不足的一个反映。通过对贯穿上述认识转变过程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的梳理可知,国外在此方向上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该类模型的优点是把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集成在一起,使得对碳排放的预测具有微观基础,但也因模型复杂而处理难度较高。它的一个应用是:碳减排力度是应立即强力推进。还是可渐进强化,研究文献中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是以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型为基础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03.
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及土地利用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综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及调控措施的进展,展望中国有关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全球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有土壤类型法、模型法、GIS估算法、生命带类型法等,但受资料来源、区域土壤的空间异质性等的限制,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差异较大;土壤固碳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主要有农艺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政策措施等。研究结论:正确评价土壤碳储量与合理的土地利用,对减缓可能的温室效应、减少全球碳循环通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基于黑龙江省林业局和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修正的Faustmann模型和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分析黑龙江省黑河造林林区的碳汇价值及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成本负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碳汇价格和木材价格正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初始价值正向影响项目的最终价值;黑龙江省黑河造林林区项目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碳汇交易市场,实施激励措施和制定林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探索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方法]分别运用SBM-ML指数模型与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4—2016年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分析,并采用ESDA法探讨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 2004—2016年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经历了由技术进步驱动转变为技术效率驱动再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驱动的过程,但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明显高于技术效率; 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二元全局空间自相关大体呈“N”型变化,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产出由不平衡发展逐渐趋向平衡发展。[结论]忽视碳排放的传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实际有较大偏差。建议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探索粮食绿色增产道路; 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驱动; 不断推进河南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产出的平衡发展3项措施来实现粮食生产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利用量的比例分别为53.93%、23.42%、4.98%、14.27%、3.40%,形成了农用为主的利用格局,但不同秸秆种类综合利用率和利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全国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23.57kg/667m~2和1.75 t,东北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区和东南区则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的露天焚烧火点数比例估算,2015年我国秸秆露天焚烧量约为8 110万t,总碳排放量约为3 450万t,其中东北地区约占74.1%。[结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东北地区,进一步推动区域秸秆实现全量利用,对于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We use line integral theory to lay out in a more gener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is possible to measure with market data the welfare effects of a change in a nonmarket good. We present in detail a numerical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value of nonmarket goods using market data, under either weak neutrality or weak complementarity. Our numerical method is more flexible than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method because it can be used with any well-behaved Marshallian demand function, and can be used even when the willig condition does not hold.  相似文献   
108.
对我国发展森林碳补偿贸易市场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际森林碳补偿贸易市场的体系结构、市场驱动力、市场参与者、市场交易的产品、竞争性、支付机制、市场成熟度及交易的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就我国发展森林碳补偿贸易过程中如何增加市场驱动力、如何选择市场、如何保障市场供应方权益与产品的可持续提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陶小马  周雯 《技术经济》2012,(9):40-50,132
估算了电力、热力的CO2折算系数,据此精确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部门的CO2排放量,并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计算了考虑和不考虑CO2排放两种情形下各省区的工业TFP。结果显示:考虑CO2排放时中国工业部门的TFP增长率(碳效率)比不考虑CO2排放时高出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的工业部门在两种情形下均是推动前沿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且在考虑CO2排放情形下表现更为突出;2000年后,中部地区个别省份的工业部门开始进入技术前沿。结论表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虽然中、西部地区工业部门的技术追赶总体上相对缓慢,但近几年个别省份也在加快步伐;2003年后中国全要素CO2排放效率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10.
生态效率是衡量生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运用到生态效率的实证研究当中,对内蒙古地区2001~2009年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CO2、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气、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及能源的消耗成为影响内蒙古地区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总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制约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效益的达成是提高生态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