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财政金融   74篇
工业经济   175篇
计划管理   352篇
经济学   502篇
综合类   207篇
运输经济   14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160篇
农业经济   339篇
经济概况   30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中国林业经济》2020,(2):51-53,88
发达国家以保护全球环境为名提出了有关碳关税的政策,但是结合碳关税的相关政策内容来看,其动机是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高能耗产品的出口,以便保证自身高能耗产品在国际的地位。我国身为纸制品出口贸易大国,一旦实行碳关税政策,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碳关税对中国纸制品出口贸易的长期影响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从碳排放交易所涉及重点排放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与规范,就碳排放配额的会计确认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碳排放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碳排放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进一步研究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开展多式联运的经济性能,在阐述多种运输方式性能差异的基础上,以郑明物流为例,通过分析其特定运输路线现有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碳排放量和运输过路费等指标,提出在不同月份和不同时期的多式联运优化方案,为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雄安新区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促进作用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花  许文博  张宝安 《经济地理》2020,40(3):16-23,83
以低碳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多中心源辐射效应叠加模型开发为基础,以分维值测算和GIS空间分析及比较为量化评估工具,采用反现实的研究方法(假设雄安新区没有建立是一种情景),通过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在2018-2030年有雄安新区和没有雄安新区两种不同情景下的低碳经济辐射情况,预评估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①如果不建立雄安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有加重之趋势;②雄安新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中间层级城市的快速成长,解决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从而改善京津冀城市群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③雄安新区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2025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著,有利于城市群整体的低碳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探究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试图找出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出路,以期为可持续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递进法,分析发展低碳农业的背景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挖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并为之提出解决方案。[结果]发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农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差异明显及农业技术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由传统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带来的生产无视生态、分散经营无视集约经营等所致。[结论]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为此应着重加强农村建设,培养农村服务人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经营化等。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利用量的比例分别为53.93%、23.42%、4.98%、14.27%、3.40%,形成了农用为主的利用格局,但不同秸秆种类综合利用率和利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全国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23.57kg/667m~2和1.75 t,东北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区和东南区则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的露天焚烧火点数比例估算,2015年我国秸秆露天焚烧量约为8 110万t,总碳排放量约为3 450万t,其中东北地区约占74.1%。[结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东北地区,进一步推动区域秸秆实现全量利用,对于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可为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灌溉、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6个方面碳源,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标准差、变异系数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ESDA)对河南省1993~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运用LMDI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4.32%和3.72%。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呈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集中于豫东南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和Ⅲ级水平,空间分布更为均衡。23年来,河南省各地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扩大趋势,农业碳排放量的集聚趋势更为明显,高碳排放区域有向豫东南和豫北地区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趋向于均衡化发展。生产效率、劳动力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未来河南省还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  相似文献   
108.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 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 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 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 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 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 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 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 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9.
核算了2005~2010年黑龙江省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变化情况,核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发展趋势为波动性变化,但近年有大幅提高的趋势,石油资源的消耗占主要部分,公路部门为主要贡献者。针对黑龙江省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