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7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789篇
工业经济   230篇
计划管理   542篇
经济学   806篇
综合类   350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41篇
贸易经济   338篇
农业经济   460篇
经济概况   516篇
  2025年   78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e show that pointwise limits of semistatic trading strategies in discrete time are again semistatic strategies. Th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full generality for a two-period model, and under a probabilistic condition for multiperiod, multistock models. Our result contrasts with a counterexample of Acciaio, Larsson, and Schachermayer, and shows that their observation is due to a failure of integrability rather than instability of the semistatic form. Mathematically, our results relate to the decomposability of functions as studied in the context of Schrödinger bridges.  相似文献   
992.
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金融起源于国际法促进有效减排的经济手段的应用。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中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随着碳市场和碳信用的建立发展,国际法框架内外形成的碳交易都需要碳金融的支持和保障,而碳金融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国际法框架内获得公平和效率。因此,对碳金融概念的辨析及其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面临问题的评析,将能推动碳金融在国际法规制下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区域响应机制。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发展状况。结合经济发展、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以及碳排放及处理这五个方面,构建了客观、可行的长江经济带低碳创新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指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低碳创新系统发展的差异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995.
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差异及权衡协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区域差异,促进乡村旅游业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有效把握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宏观态势。[方法]文章构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时空动态差异,进一步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乡村旅游亚系统的权衡协同关系及权衡程度。[结果](1) 2009—2019年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整体呈趋好性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亚系统作用强度不均衡,趋势变动最为明显的是呈上升趋势的资源环境和呈下降趋势的发展成效,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的变异系数逐渐缩小,空间格局由四周高中间低向中间高四周低演变;(2)各维度对发展影响力差异显著,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为强等作用维度层,经济环境为中等作用维度层,社会环境为弱等作用强度层。绝大多数双因子的组合结果均优于单因子的作用强度,即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差异是多因子组合作用的结果。[结论]京津冀乡村旅游发展环境系统相对协调,但也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成效联系度不强,互动促进作用弱而独立性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环境规制对碳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规制解决“温室效应”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实现经济增长和碳减排之间的共赢。因此,寻求一条提升碳绩效的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政府环境规制之要务。本文从竞争均衡模型的构建深入探讨环境规制对碳绩效的作用效应,证实了环境规制与碳绩效之间呈现广义上的U型曲线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2000~2014年30个省市的环境规制对碳绩效的门槛效应,基于区域异质性假定证实了环境规制与碳绩效的双门槛效应及最优规制水平的存在,以期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正确执行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05年中国与32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内涵碳差额和污染贸易条件,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是贸易内涵碳\"顺差\"国,\"顺差\"在2000~2005年期间出现大幅提高。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绝大部分是中国较高的污染贸易条件所致,但贸易顺差的推动作用也在增强。进一步对污染贸易条件的分解发现,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主要缘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生产技术差异,但1995~2000年期间中国生产技术呈现出显著的\"低碳化\"改进,有效改善了污染贸易条件,从而减少了贸易内涵碳\"顺差\"。此外,期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比进口商品结构相对清洁,也小幅降低了贸易内涵碳\"顺差\",但2000年以后,中国的生产技术和贸易结构的碳密集度又出现小幅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文章立足于低碳经济视角下,利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都市农业旅游发展背景进行阐述,明确了我国目前低碳都市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如整体规划缺位、信息不对称、品牌建设不足以及政策扶持欠缺等。同时明确了都市农业旅游的5种发展模式:低碳农业观光型、生活体验型、低碳科普示范型、低碳技术开发型、农业物流型。根据问题,从树立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行业组织指导作用,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构建都市农业旅游市场信息平台;推进低碳型都市农业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既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区,也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载体。纵观世界上多个国家气候变化应对历程发现,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者与探索者。而面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议题,中国国家公园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缺乏系统的应对战略。选取国家公园气候变化应对开展较早、体系完善及具有特色的6个国家和地区,梳理其战略、政策与实践经验,从科研、减缓、适应和教育4个方面总结其应对途径,并提出中国国家公园气候变化应对的4条路径:充分凝结共识,鼓励多方参与;夯实科研基础,形成前沿基地;战略规划指导,分级分区落实;适应减缓并重,提升气候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地方政府是理解中国环境污染的着力点,地方主导型经济增长与地方主导型环境治理对环境污染具有强化作用。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双重激励与相关制度缺位是地方政府过度经济增长亲和的根源。为实现快速增长,地方政府有内在的倾向放松环境管制,而污染治理支出不足则造成环境污染加剧。为有效证明上述观点,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2年省级碳排量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实证检验,分析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且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EKC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