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6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509篇 |
工业经济 | 254篇 |
计划管理 | 1298篇 |
经济学 | 1262篇 |
综合类 | 704篇 |
运输经济 | 80篇 |
旅游经济 | 184篇 |
贸易经济 | 704篇 |
农业经济 | 822篇 |
经济概况 | 7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28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213篇 |
2020年 | 252篇 |
2019年 | 207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248篇 |
2016年 | 202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395篇 |
2013年 | 532篇 |
2012年 | 558篇 |
2011年 | 626篇 |
2010年 | 426篇 |
2009年 | 380篇 |
2008年 | 448篇 |
2007年 | 407篇 |
2006年 | 310篇 |
2005年 | 218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climate change on food security in Africa: looking ahead to 2050
Providing nutritious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food to all people at all time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currently facing society. This problem is particularly acute in Africa where an estimated one in four people still lack adequate food to sustain an active and healthy life. In this study, we consider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future population growth and climate change on food security in Africa, looking ahead to 2050. A modelling framework termed FEEDME (Food Estimation and Export for Diet and Malnutrition Evaluation) was used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to model the 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s (utilizing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Special Report on Emissions Scenarios projections) and projected population growth on food availability and subsequent undernourishment prevalence in 44 African countri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jected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will be the leading cause of food insecurity and widespread undernourishment across Africa. Very little to no difference in undernourishment projections were found when we examined future scenarios with and withou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suggesting population growth is the dominant driver of change. Various adaptation options are discussed, such as closing the yield gap via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and increasing imports through trade and aid agreements. These strategies are likely to be critical in preventing catastrophic future food insecurity.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旱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格局,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环境敏感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出发确定10个指标,为河北省农业防旱抗灾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文章基于自然灾害理论,利用2000—2018年河北省气象站点数据,计算水分亏缺指数,并通过建立农作物减产率和水分亏缺指数的关系来确定不同干旱等级的临界阈值,建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干旱危险性评估模型。利用遥感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建立承灾体暴露性模型、环境敏感性模型和防灾减灾能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干旱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结果](1)将信息扩散模型应用于小样本事件中,弥补资料不足带来的缺陷,可对不同级别的干旱进行风险评估;(2)干旱发生程度以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发生严重干旱的概率极低,致灾因子是影响旱灾程度的关键因素;(3)冬小麦和夏玉米在不同生育阶段风险的空间分布是不均的,高风险区和中高风险区呈现零星点状分布,冀中和冀南综合风险比较高,防灾减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对该区的影响力度,而对于冀东地区来说,承灾体的暴露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决定了旱灾对该区的... 相似文献
993.
Mengmeng Qiang Manhong Shen Guanjun Xia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23,67(2):245-262
Mariculture is a high-risk industry that is susceptible to weather disasters. However, due to moral hazard, adverse selection and high transaction costs, tradit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 policies are not available. An emerging alternative is the development of weather index mariculture insurance. This research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weather index mariculture insurance by using the swimming crab precipitation index insurance as an example.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weather index mariculture insurance is not always effective. It cannot be guaranteed to promote the welfare of mariculturists and reduce the tail risk of income,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gross rate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low basis risk, it could be a viable option for the government because of the low subsidy cost required. 相似文献
994.
大中型水泵站属于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投资大,配套工程多,服务区域广、层次多等特点,旧的管理体制一直难以变革,严重阻碍了水泵站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发挥,针对水泵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大中型水泵站的特点,提出了水泵站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加快种植业产业布局调整,对于增强伊犁河谷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及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意义。伊宁县是伊犁河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县,文章以伊宁县为例,在分析伊宁县种植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伊宁县内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提出"稳定小麦,提质玉米,增加果蔬"的调整思路。采取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从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3方面对伊宁县种植业主要农作物类型与全国同类农作物进行优势比较分析,并结合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将伊宁县划分为农业种植三大功能区,围绕伊宁县农业优势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建成优质高效、高产出率和高商品率的六大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万亩连片示范片和万亩示范田,促进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96.
基于水足迹的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理论与方法在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应用是当前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在已有水足迹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水资源相关评价指标对原有模型进行修正,构建符合流域生态补偿情况的水足迹模型。以根据大樟溪流域生态补偿为例,核算大樟溪上游水源区以及下游受水区的水足迹,同时运用机会成本法对流域上游地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直接投入和限制当地发展而损失的间接投入进行核算。结果表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模型可以将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水生态保护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可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提供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借鉴已发布的国际、国家、地区、经营单位层面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主要内容,对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为亚热带地区国有林场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借鉴,期盼为制定亚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我国葡萄生产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葡萄育种、栽培及管理技术的提高,我国葡萄种植已由传统的优势产区发展到全国各省区都有种植,特别是南方产区葡萄的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全国葡萄生产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我国葡萄生产布局特征,把握葡萄生产变迁特征与规律,对于合理地配置农业生产资源、优化调整葡萄产业空间布局与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从宏观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葡萄生产的阶段特征与全国层面生产布局的变迁,其次利用微观层面的农户调研数据、比较了不同产区间葡萄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区域特点及其差异;接着引入空间自相关性指标,采用Moran’s I指数,在Arc GIS中选取基于边界的空间权重矩阵定义,从全局与局部自相关角度分析了葡萄生产投入产出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地理位置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与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葡萄生产呈现明显的"西迁"、"南移"的发展趋势;葡萄生产投入与产出指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受葡萄产业内部与外部因素的驱动,其分布体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定量测算结果显示我国葡萄生产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即相邻地区葡萄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具有相似性,且空间自相关性在逐年加强;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显示我国葡萄投入与产出的低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陕甘宁与内蒙古地区,而高值聚集区主要分布在江浙沪一带,进一步表明,地理因素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因素影响着葡萄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陈星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3):212-219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锡尔指数对区域内和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测度。[结果]2012—2017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绿色供给的得分最高,环境友好和生态制度的得分最低。各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南京、无锡次之,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锡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都在逐渐缩小。[结论]农产品绿色供给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方面较低,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强度在持续增加,资源节约利用仍是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江苏省资源效益利用仍有上升的空间,且区域内发达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