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5篇 |
工业经济 | 14篇 |
计划管理 | 54篇 |
经济学 | 32篇 |
综合类 | 16篇 |
贸易经济 | 17篇 |
农业经济 | 202篇 |
经济概况 | 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作物遥感分类是作物面积监测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开展农作物长势、产量等专题监测的前提。特征选择是作物遥感分类的关键步骤之一,能够有效提高作物遥感分类精度和效率。文章使用后向消除的特征选择方法明确最优特征集的大小和内容,比较不同优选特征集的分类效果分析4种特征排序方法的优劣。[方法](1)提取河北省深州市旱地作物关键生长期(6月3日、6月27日、7月21日) RADARSAT-2数据的3类特征变量共114个。(2)比较基于不同度量方式的4种特征重要性排序方法,根据特征排序结果采用后向消除方法逐步简化特征变量,确定最优特征个数,得到优选特征集。(3)比较不同优选特征集在随机森林方法下的分类效果。[结果]特征排序方法中极限树的效果最好。使用极限树算法优选的特征集参与随机森林分类,能用最少的特征(11个),达到最高的精度(92.63%)。并且与全部特征(114个)的分类结果相比,总体精度只下降了1.78%。[结论]后向消除特征选择优选出的特征集能够明确最优特征个数,能够在保障分类精度的同时有效提升分类效率,优选出的特征集可为同种种植结构下的旱地作物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烟草种植替代是从源头控制烟草消费的最有效措施,但在我国还未全面实施。文章分析研究不同情境下烟草种植替代可能产生的综合效应,以期推动我国烟草种植替代的实施。[方法]基于2018年湖北省利川市11种作物的成本收益、化肥使用量等数据,利用情景分析法,结合环境风险指数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烟草种植替代可能产生的综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1)种植烟草高昂的人工成本使得其净利润为负,且在11种作物中最低,其现金收益仅高于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现金收益分别比烟草高7倍和6倍,烟草较高的价格可能是吸引农户种植的主要原因之一;(2)情景1种植烟草的氮肥使用环境风险较低,磷肥与钾肥使用的环境风险等级较高;情景2种植粮食作物可以减少化肥使用的环境风险,种植蔬菜等作物会增加化肥使用的环境风险;(3)在该文的3种情景中,粮食作物的固碳能力较强,经济作物的固碳能力较弱;种植烟草的固碳能力最弱,其综合效应仅优于油菜籽与烟草的组合,远低于种植蔬菜或烟草与蔬菜作物组合种植的综合效应。[结论]利川市可以选择番茄、黄瓜等蔬菜作物或是这些作物与烟草共同种植的方案来代替烟草种植,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同时能... 相似文献
43.
复种是我国重要的农作制度之一,对于提高我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介绍复种指数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复种指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尤其对时序植被指数平滑方法和复种指数的判别方法等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文提出了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的结合将是未来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的发展趋势之一。如何进行遥感数据平滑最优化处理,以及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及规范准确的地面观测数据将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4.
[目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信息不仅可为农情监测和作物估产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还是国家制定粮食政策和经济计划的重要依据。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播种面积信息能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极化SAR不受云雨天气的影响,在农作物遥感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效利用极化SAR数据进行农作物识别研究对促进雷达技术在国家农业遥感监测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星载极化SAR技术的发展过程为论述主线,从单、双极化SAR数据,单、双极化SAR数据结合光学影像,全极化SAR数据三个发展阶段,对极化SAR数据在农作物分类识别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不同的识别特征、融合算法以及分类算法的优缺点。[结果]以往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当前研究多以识别水稻为主,对于难以识别的旱地作物研究较少;目前对旱地作物识别精度不高,平均识别精度不足85%;缺乏对不同作物散射机制及其随时相变化的研究,导致分类算法机理性不足,普适性较差。[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旱地作物散射机制的定量确定,如何利用散射机制及其变化来提高旱地作物遥感识别精度和普适性;目前分类算法大都是基于光学影像设计,如何利用SAR特殊的成像方式优化设计适用于极化SAR数据的分类算法,得到更高的分类精度;如何更好的跟光学遥感等多源数据(光学数据、GIS数据等)结合来提高精度,将成为未来极化SAR农作物识别中三个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目的]联合遥感和传统抽样方法的空间抽样技术是进行大区域农作物面积监测的有效手段。但传统抽样要求抽样单元间相互独立,并未考虑到区域农作物空间变异性的存在对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效率是否有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如何,从而限制了农作物面积监测的效率和精度。[方法]文章以吉林省德惠市为研究区,利用变异函数分别对10种抽样单元尺度内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定量评价。选择3种空间抽样方案(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分别计算不同空间变异程度下的样本容量(n)、抽样相对误差(Re)和总体总值估计量的变异系数(CV(Y︿))作为空间抽样效率的评价指标,定量分析空间变异性对农作物面积空间抽样效率的影响,提出适宜空间变异农作物的空间抽样优化方案。[结果](1)玉米和水稻面积的空间变异性(反映为基台值C0+C)均随着抽样单元尺度的增加逐渐而减小,其中500m×500m和2 500m×2 500m抽样单元尺度下农作物面积的空间自相关程度相对最小。(2)相同抽样比下,农作物面积在3种抽样方法下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均随着空间变异性的减小(抽样单元尺度增加)逐渐增大,其中玉米和水稻在分层抽样条件下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具有相对最小值,分别限制在10%和20%以内,其次为系统抽样(Re<40%,CV(Y︿)<88%)和简单随机抽样(Re<50%,CV(Y︿)<75%)。 在抽样方法被选定的情况下,两种农作物的分层抽样相对误差变化率随着抽样比的增加迅速降低,当抽样比增至5%时,其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的变化率基本趋于稳定,继续增加抽样比来提高抽样精度的效果甚微。 在3 500m×3 500m抽样单元尺度内,按5%抽样比确定的样本容量对玉米和水稻面积进行分层抽样时,可达到95%的抽样精度(Re<5%)。 综合农作物在不同抽样单元尺度下的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抽样效率,基于2 500m×2 500m的抽样单元尺度和5%抽样比进行分层抽样的空间变异性农作物空间抽样方案是一种高精度、低成本、代表性强的空间抽样方案。[结论]该研究为区域农作物面积抽样调查方法的改善和抽样效率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主要从六面顶压机顶锤对合成块施压的过程中,合成块所承受压力的受力分析,研究压力变化对锤耗的影响,总结出合成块组装高度设计、试验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检验组装高度的技术指标,提高设计可靠性,缩短试验周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顶锤消耗。 相似文献
47.
研究目的:从认识事物一般规律的逻辑出发,解读轮作休耕及其补偿的法律意蕴,寻找法理证成依据,构造自洽法权秩序。研究方法:法经济学研究方法、法学价值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社会法本位的兴起使得私人权益受到公共利益考量的限制,财产权社会义务要求耕地使用权作自我限缩,而“公平优先、效率跟进”思路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成为给付轮作休耕补偿的学理依据,轮作休耕及其补偿权利在法本质上具有土地行政规划与土地发展权的性质。研究结论:轮作休耕的深化实践依赖“有法可依”的规则话语体系。通过引进公共地役权续造既有役权,允许公法适度介入私法以协调轮作休耕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完善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uzzle of why futures prices continue to react to USDA crop reports despite the fact that reports appear to be no longer newsworthy, that is, provide no better production estimates than private forecasts. The information value of reports is measured in terms of their influence on rational agents' harvest-time corn price expectations, which are uncovered using a Hamilton-type modeling approach. Results show that reports are still newsworthy, as they would contribute to agents' price expectations if released a day early. Thus futures price reactions, which closely reflect price expectations, are rational and consistent with 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相似文献
49.
Prabhakar Adhikari Hailu Araya Gerald Aruna Arun Balamatti Soumik Banerjee P. Baskaran 《国际农业可持续发展杂志》2018,16(1):1-28
With continually increasing demand for food accompanied by the constrain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 availability and quality of soil and water, the world’s farmers are challenged to produce more food per hectare with less water, and with fewer agrochemical inputs if possible.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which is improving irrigated rice production are now being extended/adapted to many other crops: wheat, maize, finger millet, sugarcane, tef, mustard, legumes, vegetables, and even spices. Promoting better root growth and enhancing the soil’s fertility with organic materials are being found effective means for raising the yields of many crop plants with less water, less fertilizer, reduced seeds, fewer agrochemicals, and greater climate resilience.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what is becoming known about various farmer-centred innovations for agroecological crop management that can contribute to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These changes represent the emerging system of crop intensification, which is being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Asian,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More research will be needed to verify the efficacy and impact of these innovations and to clarify their conditions and limits. But as no negative effects for human or environmental health have been identified, making these agronomic options more widely known should prompt more investigation and, to the extent justified by results, utilization of these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