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3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财政金融   1012篇
工业经济   399篇
计划管理   1890篇
经济学   2625篇
综合类   1435篇
运输经济   132篇
旅游经济   120篇
贸易经济   961篇
农业经济   5907篇
经济概况   149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326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688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567篇
  2014年   967篇
  2013年   1029篇
  2012年   1113篇
  2011年   1252篇
  2010年   1061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824篇
  2007年   859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648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以济宁市任城区为研究对象,获取研究区域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期Landsat ETM与TM影像,通过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建筑归一化指数(NDBI)以及水体归一化指数(NDWI),利用决策树算法确定各地类的综合阈值,建立决策树模型,得到了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类精度。同时通过对研究区2001至2011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最终得出结论:(1)利用决策树分类能够获得较高的分类精度;(2)任城区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镇化在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2.
基于GIS的市级耕地地力评价——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省市高级决策者而言,更加注重更大区域内的耕地质量分布情况,从而迅速、客观地做出符合区域内的决策部署。张掖市是甘肃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国蔬菜基地之一,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绿洲农业基地和旱作农业基地。辖一区五县,因耕地灌溉条件优越,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和生态农业区。全市境内各县区土壤类型差异小,耕地利用现状类型类同,土壤管理等相似,开展市级耕地地力评价比县级更有区分性、必要性和全局性。该文以张掖市12 232个耕地资源管理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海拔、灌溉保证率、质地、pH、有效磷、有机质、质地构型和有效土层厚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应用综合指数法通过GIS软件计算耕地综合自然要素的指数来表示和区分耕地地力,根据指数值的大小把张掖市耕地划分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和五等地五个等级;并获取了10%管理单元上近3年主要粮食产量和其对应各单元的综合指数进行回归模拟,把张掖市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依次对应到国家等级体系中为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和九等地。  相似文献   
973.
借助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中国31个省域森林公园20032011年间运营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公园运营效率平均提高了5.9%,技术进步是主要的贡献因素,而技术效率的作用相对较弱;在该期间内,森林公园运营效率呈现振荡上升的特征;省域间的个体差异严重,江苏省运营效率上升最高(15.3%),河北省下降最多(-7%);中部是运营效率上升幅度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对技术进步依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974.
构建科学的小城镇土地集约优化利用调控机制是缓解土地资源瓶颈、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的四大行为主体-政府、规划师、企业、社会公众在小城镇土地利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指出土地集约利用的系统性决定了土地集约利用是行为主体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和积极参与,并努力实现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终极目标下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75.
建设用地规模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为了切实搞好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之更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必须切合实际地搞好建设用地需求规模和布局的预测。采用灰色系统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建设用地发展与GDP、总人口、市镇人口、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密切相关。基于这些因子,采用灰色系统模型法、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了2015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  相似文献   
976.
贵阳市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阳市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在城市扩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水、土地、生态环境等资源将承受较大压力。文章从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了贵阳市水资源的承载力,计算出水资源承载力系数值:2015年1.237,2020年为1.085,均大于1,,处于合理的承载范围。采用人-粮关系模型计算出土地资源承载力为419.41万人,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为1.0311,人口超载率为3.11%,土地资源处于临界超载状态。采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192-2006)提供的方法,分析计算了贵阳市的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最后计算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55,按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得出了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良”的结论,并提出了增强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7.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厘清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因素进行权重测算,研究表明:(1)在综合开发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策略的侧重是有所区别的,初中期以SO策略为主导,中后期更应重视SO和WT策略,到了开发末期战略的侧重点应转向ST和WT策略;(2)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涉及生态问题、城镇布局问题、土地建设成本与供地率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差异化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政策,避免低丘缓坡的盲目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97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间矛盾日益凸显,土地差别化供给是解决当前土地供给和土地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从土地差别化供给角度对河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水资源承载力、环境质量、自然灾害危险性3个领域层、8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评价出河北省各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将149个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划分为高水平区、中高水平区、中低水平区和低水平区4个等级,并结合评价结果对河北省土地差别化供给从供给量和供给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979.
通过研究土地整治质量的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及监测技术,为不断推动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发展提供借鉴。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维护以及土地整治可持续5个方面,并总结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监测技术主要有常规的测定仪器、实验室分析方法、3S技术、探地雷达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应该向着"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方向发展,传统技术手段结合新的科技将促进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80.
当前,农民农地发展权收益缺失,原因在于农民缺乏主体性,没有同国家和大资本博弈的实力。通过农地股份合作的组织模式,可以使农民依托组织的力量,增加农民追加农地投资使农地升值的能力,增加实现土地发展权(增值)收益在农民中分配的可能性。从而,打破由国家或大资本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通过追加投资形成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垄断局面,改变城乡资源格局不均衡的状态,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