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2篇
财政金融   3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199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22篇
经济概况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韦耿新  莫荣锋 《企业技术开发》2013,(10):113-114,122
文章分析了人防工程给水和排水施工过程监控的要求和目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人防工程给排水的具体施工应监控的几个重要方面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2.
陈景云 《价值工程》2013,(31):124-125
高层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围绕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展开讨论,探析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3.
莫青城 《价值工程》2013,(30):303-304
以一维波动理论基础的共振柱试验,是小应变条件测定土动力特性参数的理想方法,近年来,在我国已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本文对共振柱试验的原理、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74.
王丽 《价值工程》2013,(35):132-133
本文重点介绍长大陡坡富水斜井抽排水施工技术,坚持"以排为主,排堵结合,控制洞身渗漏水"的治水原则,对已开挖段渗漏水采取径向注浆进行封堵处理,控制洞身渗漏水量,加强施工期间涌水量的监测及预测,根据预计的涌水量,配备当前涌水量2~3倍抽水能力的设备,提高斜井抽排水能力。通过先进可靠的机械设备,科学合理的抽排水、注浆堵砂堵水等技术方案,严谨细致的规范操作,以及精心有序的组织管理,达到了预期的成效,大大的改善了现场的施工环境,在确保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深圳市宝安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该项目主要是对城区内的地下雨水、污水管网进行改造,促使雨水、污水主管网全面覆盖城区,将小区内的分流支管全部接入市政主管网,并高效实现雨污分流.本文对雨污水管网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缺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结合这些缺陷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期望通过此次调研来推动城...  相似文献   
76.
在分析排水水资源费的本质、排水与取水水资源费确定方法异同点的基础上,提出理论上排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2种确定方法,即直接利用取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进行修正的方法和排水水资源费的边际机会成本法。同时分析目前我国地方省份采矿及建筑施工排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特点,并利用提出的2种排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确定方法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论证有些地方省份排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高于取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缘由。  相似文献   
77.
为了进一步减少防洪损失、解决区域排水纠纷问题,在界定排水权内涵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排水权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可交易性、可变性和紧迫性。利用WSR系统方法论构建了排水权分配的WSR分析框架,认为排水权的分配受物理因素、事理因素和人理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多种因素在分配过程中的角色,进一步构建了排水权分配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研究有利于实现排水权有效配置驱动因素的系统化、层次化梳理,为实现排水权的合理分配与防洪决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有效依据,对于保障防洪安全、实现社会公平与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8.
双连拱隧道渗漏水是连拱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文章以张家湾双连拱隧道为例,对双连拱隧道渗漏水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凸顶式中隔墙隧道防排水的改进结构和施工工艺,以及双连拱隧道防排水的要点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9.
王焱  曹磊  沈悦 《技术经济》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80.
绿地有一定的雨洪调蓄功能,雨洪状况下,如何在汇水系统尺度利用和保护绿地亟待研究。选取95处位于武汉港西汇水系统的地块,调研地块性质,利用ArcGIS提取不透水比例及平均坡度,并进行SWMM水文模型演算。通过实验性模拟结果的对比,得出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率(λ=0.13m3/m2)、汇水系统(g=36%)和各类用地(g=18%~47%)基于雨水调蓄理念下的最低绿地率,使汇水系统水文状况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讨论了不同重现期下汇水系统的绿地雨洪调蓄效能,旨在完善绿地雨洪调蓄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及利用与保护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