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51篇
综合类   7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32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上游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在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关系分析的基础上 ,指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概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区域 ,提出了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2.
西部河谷型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以天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容量是河谷型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议题。在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基于河谷用地空间、可供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三个影响因素下的人口容量测算方法。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天水市为例,计算出上述三个因素下的各自适度人口容量和最大人口容量分别为:73.5万和109.8万;77.66万和211.39万;73.37万和116.96万。根据木桶原理“最短边”因素发现,现有发展条件下天水市适度人口容量应为73.37万、最大人口容量为109.8万。  相似文献   
63.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耀彬 《经济地理》2006,26(3):456-46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及规律,在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由此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8项主要的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9项主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作用的机制;②计算显示1990—2003年间江苏省耦合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大后小,再变大的“U”型形状,依据其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③江苏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南北空间分异的规律,依据其耦合特性,将全省13个行政市划分为4种耦合类型。  相似文献   
64.
结合大地伦理观并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理解新型城镇化,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测度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数基础上,运用耦合分析工具,从中部地区整体和域内各省份两个空间尺度以及2010—2016年七个时间节点对中部地区两者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程度处在拮抗阶段,且耦合度值近年来处于停滞不前阶段;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水平基本符合“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整体处于中耦合协调阶段;但在区域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耦合协调度、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状况可以将中部各省份的耦合格局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刻不容缓,需要用可持续发展思维来引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5.
乌鲁木齐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压力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波  葛红丹  张鑫 《科技和产业》2009,9(4):33-36,60
运用综合评价法对乌鲁木齐市1999-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使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定量评价了乌鲁木齐城市生态环境压力;对城市化水平的各相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现代化水平"因子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是产生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6.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步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地域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中部地区和全国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先行,在中部加快崛起的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工商银行的职能作用,实现战略转型,从整体上推动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提升工商银行的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工商银行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需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改善金融产业布局、企业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行政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探讨了复杂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包括生态环境要素质量评价、各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复杂生态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三个层次。评价结果表明:2006~2008年,河北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3.6926、3.6673、3.8452,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68.
在构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21个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广东省各城市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珠三角大部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好于山区、东翼和西翼的规律,而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②广东省各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与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分布具有一定的对应性;③根据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可以将广东省21个城市分为6类,分别体现了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政策等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69.
安徽省各地市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登峰  王巍 《财贸研究》2012,23(2):120-126
基于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内部环境圈(政策、资源、资金、人才等)和外部环境圈(法律环境、征信、中介服务等)两个角度,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出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安徽省各地市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的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总体上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南部优于北部"的态势,可分为良好、较好、一般和落后四类地区。最后,提出优化技术创新投融资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0.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使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伴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西部区域生态环境却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十二五"期间,以低碳经济目标作为西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必然将涉及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资金流向西部地区。实现技术改造资金的科学使用,便成为审计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