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2篇
财政金融   81篇
工业经济   33篇
计划管理   168篇
经济学   234篇
综合类   336篇
运输经济   5篇
旅游经济   10篇
贸易经济   166篇
农业经济   400篇
经济概况   3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李宾 《经济研究导刊》2012,(2):29+34-29,34
随着城镇化建设力度加大,城市住房和非农用地需求增大,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城市用地,导致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不仅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的稳定与进步,还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探索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2.
2012年3月,美国就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问题向WTO提起诉讼,并得到了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响应。以稀土出口管制的法律溯源为切入点,对我国稀土管制措施进行了深刻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3.
各地在响应"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号召时,探索出了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在引导"农民上楼"的过程中,山东、浙江、重庆、成都、江苏等地的实现方式颇具特色,这些因地制宜的地方政府政策既具有特殊性,又存在制度上的相似性。在介绍这些模式的基础上,从制度上对其进行了比较,以促进农民非农化实现模式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4.
程选  康慧 《经济问题》2012,(8):90-92
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山西省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化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城镇化率与山西省农民增收的函数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化率是山西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5.
从甘肃省陇南市农户的自身意愿出发,结合180份调查问卷,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项目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调查地区的农户更多地希望补偿的多种搭配方式,而非单一的资金和实物补偿;陇南市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项目的可能性比不参与的可能性分别增加0.22和0.14,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在该类区域生态补偿项目中亟需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6.
运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供给的角度测算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陕西吴起县农户户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之前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为2.57 hm2,退耕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为3.62 hm2,上升了1.05 hm2;由耕地、林地、草地组成的户均生态承载力供给结构发生了变化,由退耕还林前的27.01∶1.01∶1变为退耕还林后的4.82∶13.93∶1,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对吴起生态经济的容纳能力有所增加,生态供给结构趋于优化。对耕地、林地、草地因子进行生态承载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因子是影响退耕还林之后户均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子。最后,对进一步提升吴起县户均生态承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7.
为节约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出农户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的假设,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倒U"假说进行微观解释。在此基础上,采用2002—2009年山东省8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并且转折点发生在农户非农就业率为56.65%时的点上。通过计算农户非农就业率将我国31个省市分为3类:远离临界点、接近临界点和超过临界点,并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8.
农户视角下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探讨促进耕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为提高中国耕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户均劳动力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比较收入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耕地集约利用具有较明显的负向影响;而耕地的产权保障和农业补贴政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耕地利用集约度实质上是农户不同耕种行为的表现结果,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关键是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励农户的耕种行为;增加农户农业收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定或适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是促进农户集约利用耕地资源的重要经济手段;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是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9.
研究目的:分析龙州县"小块并大块"成功的基本经验,为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制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供借鉴。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归纳总结做法及经验,对比现行制度,提出改进完善农村土地整治的建议。研究结果:龙州县开展"结对并地"进而"小块并大块"后,有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建议进一步改革完善土地整治模式,建立适应农业现代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需求的多元化项目选择机制,完善与群众及基层组织主体地位相适应的的项目组织模式,建立面向广大农村农民的普惠制资金安排方式,完善与中国耕地利用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多层次的工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0.
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索新的土地整治路径并量化其主体间收益分成。研究方法: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结果:引入第二三方的土地整治将项目的总体收益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进行平均分配是最优模式。研究结论:引入第三方主体可以更好地实现土地整治的模式优化并能有效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