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16篇
经济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5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107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长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是我国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探究退捕渔民对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有利于政策主观绩效的提升。方法 文章以在全国率先实施禁捕补偿政策的贵州赤水河流域和湖北洪湖流域的退捕渔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探究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政策认同和生计结果的缺失分别为解释禁捕补偿政策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的必要条件。(2)存在引致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两种条件组态,其中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是影响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提高禁捕政策满意度中发挥核心作用;(3)存在4种引致低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条件组态,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缺失在各自组态中均发挥了核心作用,使补贴时效和信息掌握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验证。(4)根据条件因素的可控性,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和提高补偿资金发放时效是有效提升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最佳策略。结论 多重条件间并发协同效应的存在揭示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政策宣传和补偿资金发放工作“两手抓”是提高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现代渔港经济区,对于当前拓展转产转业渔民的发展空间、构建渔业产业化平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具有深远意义,更是加快海洋经济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发展渔港经济区有利于形成规模化优势、差异化优势以及相关产业"提升效应"优势。本文在分析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几点措施,以期对今后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促进意义,带动地区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以标准渔港推进浙江平安渔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设标准渔港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确定的一项重大工程。2007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标准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全省沿海24个市、县(市、区)均建立了以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财政、海洋与渔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标准渔港建设领导小组,按照职责、机构、人员"三到位"要求,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和完善了相关政策,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全面启动了标准渔港建设。本文结合浙江省渔港资源现状,分析和指出了渔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明确了目标任务,以期加快推进标准渔港建设,促进浙江平安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围绕如何提供风险保障、做好理赔工作、加强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提高互保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了发展我国渔船船东互保事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洋经济鱼类资源波动式持续下降,霞水母资源直线上升,呈现泛滥成灾之势。本文就启东市研制成功的陆上霞水母加工机械运用于渔船后,进行海上捕捞、加工霞水母一体化生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亟待研究的有关问题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16.
Considerable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how upland farmers adjust land‐based livelihoods to the influences of agrarian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 In the process, an ‘upland bias’ has emerged where researchers focus narrowly on the uplands as localities with distinct, coherent features, neglecting how families engage place, social relations and ethnicity as they access opportunities in proximate spaces.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the Tagbanua – long considered an upland swidden people – have ‘stepped back’ from swidden agriculture due to declining yields and debt to harvest the lucrative grouper (e.g. Plectropomus leopardus). We show how Tagbanua families on Palawan Island have adjusted swidden as they negotiate social relations, ethnic cleavages and economic barriers to effectively engage the grouper industry. Rather than cast such farmers and fishers as ideal types in place, we argue that how they negotiate social relations creates new livelihood opportunities in varied environments, reinforcing the dynamic, recursive context of agrarian change.  相似文献   
17.
渔船标准体系建设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渔船、渔船标准及渔船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过程和成就,提出了渔船宏观结构、渔船现行标准及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家对渔船工业宏观引导和市场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渔船生产管理和设计、建造、维修对标准技术的需求。根据国内外船舶材料、船用设备和技术工艺水平,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状况,提出了渔船标准体系建设创新的要求、原则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联系当前浙江海洋捕捞的困境,分析了部分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必然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资金、途径及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转产转业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加强领导确保长江春季禁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渔业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开展长江春季禁渔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应加强领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长江流域首次春季禁渔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Social learning took place largely outside the sphere of government and spurred substantial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Unique patterns of networks, inform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delineate options for social learning that are more likely to succeed, to lead to implementation. The history of social learning on lake Mille Lacs showed that new formal institutions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best sites for social learning, and that forms of innovation and modes of learning cannot be separated. Interdependence and shared goals, and flexibility in role distribution appear as success factors. The diversity of learning sites in a community should not be understood as a problem, as an obstacle to central steering and education by government: it enables the community to adapt and surv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