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9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54篇
财政金融   123篇
工业经济   87篇
计划管理   650篇
经济学   1222篇
综合类   558篇
运输经济   20篇
旅游经济   36篇
贸易经济   298篇
农业经济   6386篇
经济概况   76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614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土地作为不可替代的稀缺经济要素,其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性、使用的排他性,决定了我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集约利用。本文利用能值理论,分析整理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结构变化,进而反映土地整理的土地集约利用效果。研究结果是土地整理工作较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项目区总能值投入比整理前提高了25%,净能值产出率提高了11%,能值使用强度提高了25%,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化肥的使用量较大,有机肥投入比例较低,建议应加大对农家肥的投入,提倡种植绿肥,以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为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2.
岩溶山地土地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岩溶山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其自身的土地资源特点、生态特点和社会特点。文章以此为基础,提出岩溶山地土地整理的原则、思路,认为岩溶山地的土地整理应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阶梯式还林退耕和辐射式生态重建、实行土地双轨制、直接对农户投资着手等,提出不同空间尺度如县市、乡镇、村组、农户土地整理的具体模式。非耕地资源开发是岩溶山地土地整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The urban forest is the main body for the urban forestry management. There are not unified rules and standards for the planning of the urban forest yet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of the urban forest: the priority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the adaptation to local condilions, the optimization in the whole system, the mutual dependence of forest and city, the culturecontinuance and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perability, etc. This paper takes Changsha as an example to elaborate the planning principles of the urban forest. Firstly, Changsba urban forest ecosphere is composed of the eco-garden, the round-the-city forest belt, the ecological isolation belt, the green channel, the landscape of the rivers and streams, the forest park, the biodiversity reserve and the eco-forest in suburb area. It aims to make every kind of ecological essential factors organically merge into the complex city ecosystem to build an eco-city,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wide-open space with various habitats spots, to promote resident's accessibility, to perfect landscape ecology, an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urban forest. When we construct the urban forest, we must optimiz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d make the urban forest structure and the layout in the best condition in order to buiM the harmonious green city for both man and nature to realize the whole optimization of the city system by the complex functions of the urban forest in ec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scape, recreation, etc.  相似文献   
44.
试析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计量研究中的几种干扰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目前影响在林生态环境价值计量研究的几个干扰因素进行剖析。其中主要包括森林生态环境难以进入市场的原因;在林生态环境资源并不是都重要计量;森林生态环境的价值既是哲学的价值也是经济学上的价值;森林的生态环境转移与它的价值转移没有实现统一;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计量使用的概念需要明确和统一;在林生态环境资源的监测和统计;影子价格理论在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计量中应用的合理性;森林生态环境资源生产的投入产出进行过程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到及时解决,将有助于在林生态环境计量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
湖南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公园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洪  谢庭生  何俊阳 《经济地理》2002,22(4):501-505
“回归大自然,走进大森林”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新时尚,也预示了湖南省未来森林旅游的良好前景,本文阐述了湖南省开展森林旅游的资源条件和森林公园的发展概况,探讨了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和对策,并针对森林公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6.
杭嘉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经济地理》2006,26(4):639-642,656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7.
城市土地储备量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以来,土地储备机制在我国各地先后施行,它不仅涉及及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立法工作,而且还涉及资金流转过程,所以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影响土地储备量大小的三大方面诸多因素作用关系基础上,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大小的思路,即在相关因素评判检验的基础上,建立开发项目土地供应量与建成区面积,房地产开发量二元线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推算出土地储备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48.
土地经营适度规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侠  葛向东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2,22(3):351-355
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是与一定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条件相适应的,它的大小受资源禀赋,经营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程度,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政策性配套措施,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土地经营适度规范的影响因素和我国推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入手,对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进行了分区,指明了各区的发展方向,并测算了现阶段我国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最后给出了各地计算适度规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杭州湾萧山围垦区环境变化和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山围垦是建国以来与海持续争地的历史,其业绩为中外瞩目;围垦缓解了萧山人多地少的矛盾,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战略意义;围垦后在河道、输沙量和土地利用构成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使垦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围垦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指导思想、近期开发目标和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0.
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土地问题是解决当前"三农"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核心.土地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农村妇女由于传统习惯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所以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更为重要.《婚姻法》修正后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许多新的规定,特别是第39条第2款,"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依法应当予以保护"的规定,是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的一个新的突破.目前,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严重和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关注农村妇女权益保护,对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