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8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65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AP greening introduced by the 2013 CAP reform using the CAPRI model. CAPRI captures the farm heterogeneity across the EU and it allows to depi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ing measures in high detail while integrating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the market feedback of the simulated policy changes. The simulate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economic impacts (land use, production, price and income) of CAP greening are rather small, although some farm types, crops (fallow land and pulses) and Member States may be affected more significantly. The CAP greening will lead simultaneously to a small increase in prices and a small decrease in production. Farm income slightly increases because the price effects offset the production decline. Similarly to economic effect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GHG emissions, N surplus, ammonia emissions, soil erosion, and biodiversity‐friendly farming practices) of CAP greening are small, although some regions may see greater effects than others. In general,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at EU level are positive on a per hectare basis, but the increase in UAA can reverse the sign for total impacts. Overall, simulated GHG and ammonia emissions decrease in the EU, while the total N surplus, soil erosion and biodiversity‐friendly farming practices indicator slightly increase due to the CAP greening.  相似文献   
82.
西部草原治理与保护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治理和保护原则将西部草地划分为蒙宁甘温带干草原区、西北干旱荒漠和山地草原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区,并对3个草原区的保护与治理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3.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生态系统和景观正经历着快速变化。作为基本生态系统单元之一,草地生态系统以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而面临着严峻挑战。西藏高原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及退化已成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基于家畜饲草料资源多样性,首先将西藏草地资源划分为不适合和不能放牧区域以及适合放牧区,对于适合放牧区域,在分析草地载畜量、补饲载畜量、牲畜存栏量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础上核算生态系统承载力,提出草地承载力监测评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草地生态保护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全区不适合和不能放牧草地36.95万km2,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44.37%;农区可供牲畜食用的精饲料总量与粗饲料总量分别为23.71万t与27.50万t,全区补充饲料载畜量为115.18万羊单位;从载畜量区划来看,那曲、当雄等县超载严重,八宿、察隅等县略为盈余。  相似文献   
84.
中国的主要自然生态问题均集中在大西北草原地区,如干旱、水蚀、风蚀、草原退化与荒漠化、盐碱化等。在这里,不是森林而是草被才是理想的生态屏障,它既保护了大西北的土地,又是我国东部精华地区的屏障。从国家战略上应恢复草被、建设新牧区。  相似文献   
85.
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草原地区牧业可持续发展,丰富草原生态补奖在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促进牧户进行草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牧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法检验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牧户贷款行为、草地现有承包面积以及牧业收入分别在10%、1%与5%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奖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均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存在遮掩效应,遮掩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34.55%。结论 奖补收入越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牧户草地流转行为,并且牧户生计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开始以数字化管理技术为切入点,实现网络化、空间化、智能控制为主的全面信息化阶段,能够提供系统的数字信息和实用的数字化产品。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草畜业先进国家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对国外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5条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做法:(1)从政策大局上转变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2)构建完善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3)加强草原信息化体系建设;(4)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5)促进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提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建议,对完善我国草原信息服务体系和推动我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成功运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探索出以产业带动土地退化防治、以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模式,为防治土地退化和提高社区自身经济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文章以该移民村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层次上分析农户和社区参与土地退化防治项目的自愿行动机制,为条件不利地区运用综合系统管理理念防治土地退化、消除贫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8.
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联户经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联户经营模式是近年来牧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事物,对完善我国草原经营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我国草原的调查和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东鸟珠穆沁旗和西鸟珠穆沁旗实地考察,总结草原联户经营模式的具体做法及主要特征,分析草原联户经营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出我国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完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草地资源管理的公平性与管理者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区和农区的最大区别是放牧情况下维护产权排他性的成本较高,常常是普通牧民力所不及的重任。现阶段草原家庭承包制忽视了这一点,导致给贫困牧民,特别是给无畜户提供的收益机会不平等。忽视草原承包中存在的缺陷,却采取草畜平衡管理、禁牧等措施,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提高了牧户生产成本,而且导致了寻租行为,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因此保障贫困农牧民收益的机会公平和维护利用草地资源的权利是草原管理体系改革中必须重视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90.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重要举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退耕还林还草评价指标体系,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根据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出了15个包括水、土壤、植被、经济为主要因素的流域生态、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为区域农林牧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